宿松縣情介紹(圖)
宿松縣位于安徽省西南、皖鄂贛三省結合部,北傍大別山,南臨長江,轄9鎮12鄉2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全縣總面積2394平方公里,總人口88萬人。202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262.52億元、增長3.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9%,全縣一般預算收入10.5億元、增長1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億元、增長2.5%,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2元、增長6.3%,入選安徽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三十強。
皖西南大地上的“千年古縣”。宿松人文薈萃、底蘊深厚,是一座千年古城。這里古稱松茲侯國,建縣于公元前184年,公元598年更名為宿松并沿用至今,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這里皖江、吳楚、贛江文化交匯,素有“江南幅邑也、繡錯三省間”的美譽,是中國五大地方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祥地,民間戲曲文南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詩歌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詩仙李白在此留下“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等千古名篇。
描繪綠色生態的“山水畫卷”。宿松山水形勝、資源稟賦,是一座生態之城。境內群山綿延起伏、湖泊星羅棋布、平原織繡鋪錦,長江絕島小孤山有“海門天柱”之美譽,“南國小長城”白崖寨是華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堡。有耕地121萬畝、山場73萬畝、水域總面積125萬畝,濕地面積106萬畝,宜漁淡水面積居全國縣域第二,安徽省第一,是全國優質水產品基地縣、安徽省第一大濕地縣。已探明可采礦藏28種,磷礦石儲量占安徽省一半以上,優質漢白玉儲量逾2億立方米。棉花年產超3萬噸,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棉花生產百強縣。
天時地利人和的“興業沃土”。宿松區位獨特、交通便捷,是一座潛力之城。這里地處皖鄂贛三省結合部、800里皖江之首,承東啟西,連南接北,臨江通海,堪稱“皖西南門戶”。合安九高鐵、合九鐵路、滬渝高速、105國道、北沿江一級公路、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通用機場啟動選址。這里“左右逢源”、周圍皆圈,是武漢、合肥、南昌、環鄱陽湖經濟圈的節點城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安徽省直管體制改革試點縣、上交所定點幫扶等多重政策效應疊加釋放。
創新創業發展的“投資洼地”。宿松產業集聚,發展強勁,是一座奮進之城。經過多年發展,已構建起以紡織服裝、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材料、光伏配套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是中國服裝出口基地、中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安徽省優秀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安徽省電子元器件制造特色產業集群(基地),全球光伏支架龍頭企業中信博、紡織行業龍頭企業順源智紡、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南方環保等落戶宿松。這里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專業技術工人超27萬人,4所中等職業院校每年培養各類人才近萬人,發展空間巨大。這里素有開放基因和重商傳統,堅持雙招雙引“第一要事”“一把手工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制造業集群培育戰略,著力打造“宿事速辦”一流營商環境,榮膺安徽省質量強縣示范縣、安徽省投資環境十佳縣。
縣城新貌
責任編輯:江柏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