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日報】高嶺鄉:因地制宜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本報訊 宿松縣高嶺鄉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模式,因地制宜推進鄉村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人才隊伍建設、基層治理和防返貧監測等重點工作,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高嶺鄉堅持黨委凝心聚力、政府牽頭抓總、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該鄉通過鄉村振興夜校、村民議事會等形式,常態化傳遞黨的惠農政策,同時傾聽民聲、了解民情、收集民意。鄉村干部深入村組入戶走訪,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真正做到“網格無小事,一網全解決”。
為強化組織建設,激發基層活力,高嶺鄉以提升村“兩委”班子戰斗力為核心,通過深入調研和廣泛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充分調動黨員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該鄉創新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擂臺比武”大賽,以“書記講給書記聽”“觀摩+培訓”等方式,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的履職能力。
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關系振興根基。高嶺鄉高度重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從退役軍人、農村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能人等中間選拔村級后備干部,為村級產業發展和集體經濟壯大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通過人才儲備,高嶺鄉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高嶺鄉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該鄉通過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和部門預警等多渠道監測,精準識別返貧風險,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截至目前,全鄉40戶監測戶中已有23戶通過幫扶措施消除風險,有效化解了返貧隱患。
在產業振興方面,高嶺鄉以村級集體經濟提升為抓手,將傳統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深度融合,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采取“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基地+大戶+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目前,全鄉已建成10座光伏電站和11處原生態種植養殖基地,每年帶動248名脫貧勞動力就業,產業振興成效顯著。
高嶺鄉創新基層治理,提升服務效能,推行“黨建+網格”治理模式,將黨員、村民組長、“五老”隊伍和志愿者融入網格,精準劃分215個村組網格,形成“鄉+村+組”三級網格化治理體系。通過常態化召開鄉村振興夜校、村民議事會等方式,傾聽民聲、化解矛盾,實現“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問題不上交”,基層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高嶺鄉還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入戶走訪、鄉賢座談等形式,廣泛動員群眾參與環境整治,形成黨員干部帶頭、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如今,高嶺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為鄉村振興增添了亮麗底色。(全媒體記者羅少坤通訊員楊勇)【2025年04月08日第A08版】
責任編輯:戴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