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日報】“花式”普法讓法治宣傳更接地氣
本報訊 當法治與“非遺”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1月28日,宿松縣許嶺鎮省級非遺“許嶺花燈”傳承人葉劍飛的作品入選即將在蕪湖召開的2024年長三角法治非遺作品展。
許嶺燈會,是宿松縣許嶺鎮的特色民俗活動,起源于清初,匯集了竹編、剪紙、彩繪、雜技、臉譜、舞蹈、戲劇等多種民間藝術。其中,花燈是許嶺燈會最重要的元素。“許嶺花燈”被列入第四批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許嶺鎮積極將“許嶺花燈”和法治宣傳有機融合,讓非遺技藝成為普法宣傳的新載體。內容創作上,讓非遺傳承人和法律工作者攜手,將法律法規融入花燈的故事和圖案設計中,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宣傳憲法、民法典等,讓村民們在欣賞花燈的同時學習法律。例如,一款以天平為造型主體的花燈,天平的兩端分別是公平與正義,周圍環繞著各種法律符號和代表和諧生活的圖案,寓意法治維護公平正義,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形式運用上,該鎮開展豐富多彩的花燈與法治相結合的活動。今年該鎮第六屆許嶺燈會上,花燈隊伍穿梭在大街小巷,每一盞花燈都是一個流動的法治宣傳站。巡游隊伍中,還有志愿者沿途向群眾講解花燈上的法治故事和法律知識,吸引了男女老少的積極參與。
該鎮的學校也是花燈宣傳與法治宣傳融合的重要陣地。“非遺法治進校園”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民間藝人走進校園,與教師們共同開發特色課程。在手工課上,孩子們在藝人的指導下制作帶有法治元素的花燈,將自己對法律的理解融入作品中。
“許嶺花燈與法治的結合,照亮法治鄉村建設的前行之路,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創新發展,是鄉村治理模式的積極探索。”許嶺鎮黨委書記余正強說,該鎮將進一步探索更多融合形式,讓非遺之光與法治之魂相互交織,共同編織出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向著更加繁榮、和諧、法治的未來邁進。
(通訊員徐文龍全媒體記者沈永亮)【2024年11月30日第A02版】
責任編輯:戴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