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高清在线观看www_伊人久久亚洲美女图片_中文字幕欧美国产_精品日产一区2区三区黄免费

您的位置: 首頁 > 轉發 > 外媒看宿松 >正文

【安慶晚報】機械化助26.7萬畝小麥“顆粒歸倉”

【 字體:    稿件來源: 安慶晚報  作者: 見習記者 楊潯 通訊員 張勇   時間:2024-05-27 15:44:13   

  本報訊(見習記者 楊潯 通訊員 張勇)當前,宿松縣廣大糧農搶抓晴好天氣,上足機械設備,收割26.7萬畝小麥。僅用時十余天,便實現“顆粒歸倉”,將“豐收在望”變成“豐收到手”。

  5月21日,宿松縣洲頭鄉麥田里,農機手駕駛收割機來回穿梭。伴隨著機器轟隆聲,一束束小麥快速進入機器,脫粒、分離、粉碎一氣呵成。麥粒通過卸糧口源源不斷地涌向車斗中,麥稈被自動粉碎成末均勻拋灑在田間。隨后,麥粒被卸載到運糧車上運往烘干中心進行烘干倉儲作業。

  “我今年種了320畝,小麥長勢好,籽粒飽滿,安排了6臺聯合收割機,一天全部收割完。”種植戶胡憲東一臉喜悅,他告訴記者,機械化收割,不僅可以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等工作,秸稈還能實現均勻還田,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

  小麥夏收,農機是主力軍。今年,洲頭鄉共種植小麥6.9萬畝,為應對收割高峰期,該鄉共調配近200余臺收割機械,積極對接全鄉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抓住有利天氣,利用信息化手段,合理調配收割機器轉場作業,以最快速度搶收全鄉成熟小麥。

  受降雨天氣影響,今年小麥收獲期更加集中。“為了更好地保障搶收穩步推進,全縣共調配了1000余臺農機服務麥收一線,組建農機服務隊,為農民提供農機具租賃和維修服務。從開鐮到完成收割,用了10天左右的時間。”宿松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余兵表示。

  從過去人工揮鐮割麥,到農機“長眼睛”“裝大腦”,麥收速度不斷刷新。為了耕好節糧減損這塊“無形糧田”,宿松縣各烘干中心開足馬力,全力以赴進行烘干作業。【2024年05月27日第A03版】

責任編輯:戴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