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用好紅色資源 激發向上向善力量
【安慶日報】宿松抓“大思政課”育“時代新人”
本報訊“朗朗童聲講黨史、不忘初心頌黨恩。大家好,這里是《童聲講黨史》欄目,我是今天的宣講員……”12月7日上午8時30分,宿松縣松茲小學紅領巾廣播站準時開播,稚嫩而激情的童聲講述紅色故事,讓一個個英雄形象在學生們的腦海中生根發芽。
2021年4月,該校依托校園廣播開設《童聲講黨史》欄目,講述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同時,該校還培養紅領巾講解員,組織他們利用節假日到紅色景點開展志愿講解,得到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
松茲小學是該縣開展“大思政課”的一個縮影。目前該縣農村各中小學均把“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引導學生從小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用“大思政課”育“時代新人”。
“每天早上送去熱騰騰的稀飯,在吃午餐和晚餐的時候把老人請到家里,像對待自己的父輩一樣,老人動筷子,我們再吃飯……”12月7日下午,該縣九姑鄉中心小學三年級(1)班,“身邊好人”何海濤走進課堂,講述自己十年如一日照顧孤寡老人的親身經歷,贏得孩子們的陣陣掌聲。
“我覺得何伯伯是一個非常善良和有愛心的人。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該校三年級(1)班學生葉依諾說。
九姑鄉中心小學校長周洛兵介紹,該鄉各村級小學除了在升旗儀式、每星期固定班會開展思政教育外,每月還組織“身邊好人”、非遺傳承人、“五老”志愿者等走進學校“講課”,激發學生內心向上向善的力量。
該縣教育主管部門邀請縣委史志室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紅色精神潤師生”活動,給各校師生們上黨史課,講述縣內祝爾昌、楊學源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觀看中共宿松第一個黨支部建立者徐文藻烈士的相關視頻,讓廣大師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紅色資源是革命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思政課的鮮活教材。該縣依托紅色研學基地,以黨建帶隊建,用好用活本地紅色資源,推進“大思政課”與本土紅色資源相融合,積極開發紅色校本課程,上好思政課、鑄牢中國魂。
“不忘來時路,方能走好趕考路。”該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后將更加深入挖掘優秀紅色資源,利用身邊好人好事,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未成年人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堅定文化自信、提高道德素養。(全媒體記者沈永亮 通訊員楊東曉)【2023年12月11日第A02版】
2021年4月,該校依托校園廣播開設《童聲講黨史》欄目,講述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同時,該校還培養紅領巾講解員,組織他們利用節假日到紅色景點開展志愿講解,得到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
松茲小學是該縣開展“大思政課”的一個縮影。目前該縣農村各中小學均把“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引導學生從小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用“大思政課”育“時代新人”。
“每天早上送去熱騰騰的稀飯,在吃午餐和晚餐的時候把老人請到家里,像對待自己的父輩一樣,老人動筷子,我們再吃飯……”12月7日下午,該縣九姑鄉中心小學三年級(1)班,“身邊好人”何海濤走進課堂,講述自己十年如一日照顧孤寡老人的親身經歷,贏得孩子們的陣陣掌聲。
“我覺得何伯伯是一個非常善良和有愛心的人。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該校三年級(1)班學生葉依諾說。
九姑鄉中心小學校長周洛兵介紹,該鄉各村級小學除了在升旗儀式、每星期固定班會開展思政教育外,每月還組織“身邊好人”、非遺傳承人、“五老”志愿者等走進學校“講課”,激發學生內心向上向善的力量。
該縣教育主管部門邀請縣委史志室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紅色精神潤師生”活動,給各校師生們上黨史課,講述縣內祝爾昌、楊學源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觀看中共宿松第一個黨支部建立者徐文藻烈士的相關視頻,讓廣大師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紅色資源是革命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思政課的鮮活教材。該縣依托紅色研學基地,以黨建帶隊建,用好用活本地紅色資源,推進“大思政課”與本土紅色資源相融合,積極開發紅色校本課程,上好思政課、鑄牢中國魂。
“不忘來時路,方能走好趕考路。”該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后將更加深入挖掘優秀紅色資源,利用身邊好人好事,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未成年人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堅定文化自信、提高道德素養。(全媒體記者沈永亮 通訊員楊東曉)【2023年12月11日第A02版】
責任編輯:戴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