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日報】宿松:感受戲曲魅力 傳承瀕危劇種
本報訊 3月8日,由宿松縣文旅體局、縣教育局聯合組織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南詞公益性演出活動走進宿松縣實驗中學新城分校,為師生們送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演出開始,戲劇演員為同學們一字一句地現場教唱《小孤山下唱小姑》中的精彩句段,同學們認真學唱,在學唱的過程中切身體會宿松文南詞作為非遺的特殊魅力。
隨后,文南詞傳統劇目《蘇文表借衣》上演。精彩紛呈的演出,優雅婉轉的唱腔,贏得現場師生陣陣喝彩。
據悉,文南詞原名文詞腔、文曲戲,是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戲曲形式。其最初表演形式是一人手持漁鼓、擊節而歌的沿門賣唱。清末由民間賣藝人傳入宿松,先與本地燈會歌舞、民間音樂相結合,后由田頭地角、街頭巷尾的賣唱、坐唱發展而成。2008年6月,文南詞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南詞公益性演出活動將走進更多學校,讓廣大師生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通訊員 楊李鎖 吳金旺)【2022年03月16日 第A06版】
責任編輯:戴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