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高清在线观看www_伊人久久亚洲美女图片_中文字幕欧美国产_精品日产一区2区三区黄免费

您的位置: 首頁 > 轉發 > 外媒看宿松 >正文

【安徽日報客戶端】縣委黨校:?宣講出新 服務出彩

【 字體:    稿件來源: 安徽日報客戶端  作者: 司舜 朱勝平 孫海濤   時間:2021-12-21 09:49:50   

  傳播理論、傳遞聲音;走出課堂、走進群眾。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宿松縣委黨校有計劃有部署地穩步推進學習教育,以扎實有效的學習成果助推校高質量發展,助推“十四五”良好開局。

  宣講出新

  深研細讀黨史,學習走深走實。黨校科學設置11個黨史系列專題講座選題和宣講教師人選,先后召開5次專題工作會,不斷調整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組織開展。堅持以學為先。以指定的4本教材為主要內容,拓展研讀四史教材,開展多層次理論學習。校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帶頭學,并為校黨員同志講授專題黨課,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廣大教職工采取取集中學習、支部學習、三會一課、集體備課會、公開試聽試講和自主學習等多種方式,扎實開展學習;通過組織集體收看《鐵流千里》、《長津湖》等紅色影片,深刻感悟革命軍人的英勇無畏和血性賁張,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和忠誠情懷;組織教師參與到校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設的“百年黨史”系列講座中來;組織校領導干部、教研骨干教師代表參加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組織的“中共黨史”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共三次網絡直播遠程培訓,全面提高校教職工的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筑牢學習根基、提升自身能力。


  加強研究闡釋,凸顯黨校優勢。充分發揮黨史學科科研優勢,組織科研團隊開展課題研究,先后獲批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篇;積極籌備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崢嶸史 奮進新征程”理論研討會,推動科研力量緊密結合各自教學重點,深入闡釋和宣傳黨的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寶貴經驗和思想理論成果,為全縣黨史學習教育積累學術資源、端正學風,為黨校研究和教學注入源泉活力。同時發揮優勢宣講,5名縣委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成員和黨校黨史宣講團成員為全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宣講80余次;組織開展“重溫百年黨史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送“教”進基層活動,11名骨干教師參與,在全縣范圍義務巡回宣講60余場次;開展黨史專題培訓11期,培訓領導干部1000余人。加強宣傳報道。利用展板和電子顯示屏等宣傳櫥窗顯示黨史學習教育標語10余條。撰寫黨史學習教育相關通訊、消息、綜述等,其中1篇被地方主流媒體《安徽日報》采用,營造了濃厚學習氛圍,擴大了校影響力。


  在抓好理論學習的同時,黨校運用多元、生動的方式助力校黨史學習教育更加廣泛而深入地開展。

  利用好宿松豐富的紅色資源。積極挖掘宿松紅色資源稟賦─宿松湖區抗日根據地革命斗爭史,為后期把宿松紅色資源融入理論研究、課程體系、理論宣講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素材。精心選定黨史教育主題線路,先后組織主體班學員赴趾鳳鄉白崖寨紅色教育基地、羅漢尖革命根據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在沉浸中體驗,真感實受,學習教育效果顯著提升;開展“清明祭英烈”活動,積極組織校機關黨員干部到縣烈士陵園祭奠英烈,感悟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


  組織教職工開展形式豐富的活動。舉辦黨史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知識測試;組織教職工觀看黨史教育影片2部;組織開展離退休人員典型帶學和座談會;組織教職工參加“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全縣職工健步走活動;組織全體教職工赴安慶獨秀園和鄧稼先故居,重溫革命先輩們非凡人生,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選派2名教師到黨群口合唱隊,積極參與全縣慶祝建黨100周年紅歌展演。組織教職工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重溫入黨誓詞;舉行“光榮在黨五十年”紀念章頒發儀式,慰問老黨員和困難黨員,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力促教職工黨史學習取得實效。


  服務出彩

  學史重在力行,黨校在增強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苦下功夫,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試金石”。

  黨校研究確定了5個“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明確承責機構,加大督促檢查,按期報送項目臺賬和進展情況。

  聚焦“急難愁盼”。持續在結對幫扶、壯大產業上加大力度,組織全校黨員干部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協助幫扶村制定產業發展計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定期走訪調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積極參與農村公益事業,幫助幫扶村修砌團山公路沿河石擺,修建跨河硬化人行路,維修棗樹堰等工程,為鄉村振興譜新篇。常態化參與志愿服務,多次下鄉到招商引資企業走訪調研,實施“暖企”行動,切實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定期到責任路段開展“學悟黨史辦實事,衛生創城踐行動”活動,為構建氛圍,還在主體班組織多次志愿創城活動,參與人數40余人,群眾反響較好。


  著力提升職能。圍繞培訓主業,黨校主動開發多門專題黨史課程,形成10余門黨史專題課程體系。通過主體班道德講堂、松茲大講堂、文藝活動等方式,搭建學習平臺,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組織主體班次學員到將軍縣金寨、新四軍軍部舊址涇縣等地,重溫黨的歷史,進行現場黨史教育,以此創新學習教育方式,提高學習教育質量。到黨校分校開展送教送學,力促分類建設取得成效;

  推進統籌發展。先后舉辦“雙招雙引”專題培訓班,貫徹落實縣委“雙招雙引”決策部署,優化營商環境,組織協調落實提升招商隊伍專業化水平和專業服務能力工作;舉辦全縣村(社)書記培訓班,挑選縣財政局、鄉村振興局領導針對性授課的“營養餐”,及時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納入主體班教學重要內容,引導學員在黨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黨校姓黨’,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跟形勢、及時發聲。黨史學習教育是一項長期工作,既要結合中央最新要求持續推進,又要結合縣委巡回指導組的意見及時調整,做到思想上‘零誤差’,落實上‘零偏差’。”宿松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汪淑萍說。(本報通訊員 司舜 朱勝平 本報記者 孫海濤)【2021-12-19】


責任編輯:戴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