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涼亭:用心用情講黨史 村支書“變身”宣講員
“沒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哪有固若金湯的國家;沒有鞠躬盡瘁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線的‘孺子牛’,哪有我們農村人現在的幸福生活……”6月25日,在宿松縣涼亭鎮太陽村陳氏祠堂,老人和孩子圍坐在村支書、黨史宣講員陳華迪的身邊,認真地聆聽。
村民吳曉霞手里的筆記本上仔細寫滿了批注,做好了筆記。她說:“通過講黨課、學黨史,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在學習先烈事跡中,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切身體會我黨發展歷程的坎坷和艱辛,在重溫歷史中滋養忠誠黨魂,在咀嚼苦難中堅定人生信仰,在緬懷先烈中樹立人生榜樣,力求讓紅色革命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提起村黨史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在整個太陽村家喻戶曉。自從涼亭鎮啟動“黨史宣講進萬家”志愿服務活動以來,陳華迪就組建了一支由黨員先鋒志愿者、卸任鄉村干部、在家老黨員和鄉賢、“好人”等組成的黨史學習教育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讓這些來自基層的宣講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走入群眾、貼近群眾,用百姓的話講黨的光輝歷史、黨的方針政策,傳播正能量。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以新四軍在烽火山下的歷史作為切入點,帶領大家重溫地方黨史,回顧中國共產黨100年來艱難光輝歷程及豐功偉績,學習革命精神,感悟崢嶸歲月。同時,我們積極宣傳身邊優秀黨員的事例以及當地的紅色故事,百年黨史給了我們奮戰新征程的勇氣,也給了我們干事創業的底氣。”陳華迪說。
村民陳新德聽過之后深有感觸:“村支書的宣講,讓我真切體會到信仰不是空話,更需要用實際行動去踐行。作為一名群眾,我們都要從先輩的事跡中汲取力量,為建設和美農村書寫不平凡的業績。”
太陽村的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志愿服務隊只是涼亭鎮的一個縮影,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多支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伍,深入九村一社區,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黨史宣講深入人心,擴大黨史教育的宣傳面。
太陽村有濃厚的紅色基因,不少烈士都在烽火山下壯烈犧牲,他們的事跡還在廣為流傳。
今年以來,形式各異的黨史宣講已經在涼亭鎮開展了20多場,受益群眾達300余人。志愿者們走遍了涼亭鎮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把黨的歷史、黨的理論傳播到基層群眾當中,推動理論宣講走入基層百姓家。
“以史為鑒,在學習黨史中滋養忠誠黨魂;以學為基,在學思踐悟中鑄牢擔當品質;以干為先,在大戰大考中錘煉過硬本領。”涼亭鎮黨委書記尹建軍說,全鎮黨員干部將繼續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真抓實干,開拓進取,凝心聚力,砥礪前行,向建黨100周年交出滿意答卷。(安徽日報通訊員 司舜 鄧頂峰 安徽日報記者 孫海濤)【2021年6月28日】
責任編輯:融媒體中心編輯戴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