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宿松:打造電容器產業集群
當前,安徽聚集十大新興產業,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匯聚要素、做強能量,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在此下,各地賦予怎樣的生動實踐?
記者在“省際毗鄰區節點城市”宿松縣看到,近年來,宿松經濟開發區聚焦電容器產業招大引強、招才引智,聚力打造電容器產業集群,努力成為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電容器之鄉”。
益陽市朝陽電子廠電容器生產項目總投資1億元;廣東聯盈控電子科技電容器項目從前期洽談到正式簽約不到一個月,一期總投資1.5億元,二期建設用地面積200畝電容器產業園……一個個優質項目接踵而來,見證宿松電容器產業集群發展、蓬勃發展。
高質量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
作為“安徽省優秀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近年來,宿松經濟開發區把發展電容器生產作為重中之重,持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
目前,該開發區共有電子信息企業37個,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2個,高新技術企業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7個,電容器企業15個,涉及通信設備、消費電子、電子元器件、電子材料等5大類。
“我們公司落戶宿松三年,發展態勢一年比一年好,生產的電容器產品在電子領域具備較強競爭力,深受客戶好評。”誠越電子公司董事長劉勁松說。自2018年成立以來,該公司專業生產和研發電容器、電感器和變壓器等電子元器件及相關材料。
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新型儲能裝置,自面市以來,一直備受市場推崇,國內研究相對較少,相關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為突破該項技術,2019年,誠越電子啟動與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合肥學院等高校合作,簽訂建設超級電容器工程技術中心協議,合作期間共申請發明專利7項,授權發明專利2項。2020年,該公司新一代超級電容器研發工作取得新突破,產品實現產業化并供應合肥中電科技第38所。
永榮電子公司廠房面積1.1萬平方米,主要生產全系列鋁電解電容,計劃建設自動化生產線120條。該項目2020年3月投產,已建成全系列鋁電解電容器自動化生產線50條,年生產能力達到18億只,主要面向國內外電源開關、照明、網通領域大中型客戶需求,年產值超1億元。
“我們專門成立產品研發和質量可靠檢測中心,嚴格質量管控體系,嚴抓生產體系運行管理,提供客戶滿意的產品與服務。”永榮電子公司董事長蔡亞宏說。
電子元器件產業集聚發展
電容器作為一種被大量使用在電子設備中的電子元件,用途廣、市場潛力大。
為夯實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宿松縣將電容器及相關產業作為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去年6月,該縣在江蘇南通舉行電子元件產業推介暨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與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電容器分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引進深圳必事達電子等公司簽約電子元件及裝備制造項目6個,總投資達5億元。
2018年,上海普岡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落戶宿松經開區,目前已建成高低壓電極箔自動化生產線12條,年產電極箔300萬平方,產值達4億元,產品主要銷往江蘇、廣東、上海、湖南等國內大中城市。2020年,該企業新上4條生產線,目前正在安裝調試中,預計今年實現銷售收入超2億元,利稅1000萬元以上。
電極箔是鋁電解電容器生產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隨著普岡電子成功落戶,宿松經開區不斷加大對各類電容器優質生產商的招引和集聚,推動普岡電子、永榮電子、誠越電子等企業與上下游材料、設備企業開展合作,實現電子元器件產業集聚發展。
“下一步,計劃建設省級電子元器件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服務中小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監測和質量追溯能力,增強電子產品關鍵工藝控制水平。引導和督促企業強化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基礎裝備等研發創新能力,開展面向未來的石墨烯材料、納米智能材料、能源轉換及儲能等新一代信息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的研究和產品開發,提高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產業競爭力。”宿松縣委常委、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謝長兵說。
通過開展補鏈固鏈強鏈延鏈行動,一批龍頭型電容器大優項目相繼落戶宿松經開區,電容器產業“雁陣效應”正逐步凸顯,尤其是“頭雁”項目持續發力,電容器經濟跑出“加速度”。2020年,宿松經開區電容器上下游企業產值超過10億元,實現利稅達3.6億元,同比增長15.27%。
謝長兵表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搭建“借力聚智”平臺,培育一批電容器龍頭企業,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推動全縣電容器產業集聚發展。依托電容器產業園、智能終端產業園等平臺,力爭三年內引進投資電容器及相關配套企業20家以上,實現電容器產業年產值達20億元,建成基本完善的電容器產業鏈。
(作者鄧九平 孫凱華 司舜)【2021年3月17日】
責任編輯:融媒體中心編輯戴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