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高清在线观看www_伊人久久亚洲美女图片_中文字幕欧美国产_精品日产一区2区三区黄免费

您的位置: 首頁 > 轉發 > 外媒看宿松 >正文

中安在線:禁漁“組合拳”繪就生態新畫卷

【 字體:    稿件來源: 中安在線  作者:    時間:2021-01-06 10:26:06   

  滾滾長江,奔騰不息。長江自江西省九江市進入安徽省,在“八百里皖江”之首的宿松縣大地上奔騰63公里之后,滔滔東去。

  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開展以來,宿松縣委、縣政府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加快推進長江水域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做好退捕漁民轉產安置工作,打出禁捕退捕工作“組合拳”。

  下沉執法力量

  精準打擊非法捕撈

  2020年12月26日凌晨3時許,位于宿松縣下倉鎮境內的黃湖水域,湖面漆黑一片。遠處的湖面上,隱約出現兩束手電光,緩緩向岸邊靠近。借著越來越近的手電光,在岸邊蹲守了半個多小時的宿松縣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民警和縣農業農村局漁政執法大隊執法人員,才看清湖面上有兩條小塑料船,每條船上坐著兩個人,他們一邊用木槳劃著小船,一邊忙著收取絲網。當兩條小船靠岸時,聯合執法人員迅速上前,將4名捕魚人控制住,并從船上查獲5.5公斤鮮魚和16條絲網。

  這是近期宿松縣聯合行動組執法人員根據群眾舉報,在轄區重點水域對非法捕撈行為實施精準打擊的成功案例之一。

  宿松縣有著63公里的長江岸線,以及由龍感湖、龍湖、大官湖、黃湖、泊湖共同組成的華陽河湖群,水域面積達125萬畝,宜漁淡水面積居縣級全國第二、華東第一。

  在貫徹部署長江流域禁捕工作中,宿松縣針對轄區禁捕水域面廣、線長的現狀,將從事禁捕工作的執法力量全部下沉到重點地段,駐點開展工作。縣公安局水上派出所從中部丘陵地區搬遷至長江復興鎮段的縣經開區臨江園區內;縣農業農村局組建了漁政執法大隊,并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的4個重點地段分別設立漁政執法中隊,派駐執法人員常年執勤。同時,依托停泊在長江宿松段的海事局躉船,設立宿松縣長江聯合執法基地,成立長江聯合執法警務中心,從公安、漁政、海事等部門抽調人員合署辦公,嚴厲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行為。

  “執法力量的下沉,聯合執法基地的設立,使公安機關同漁政、海事等部門在執法協作上更加密切,在打擊非法捕撈現行違法犯罪上更加及時和精準;同時,在辦理涉漁案件的程序上更加規范。”談起下沉執法力量給禁捕工作帶來的實效,宿松縣公安局黨委委員、縣紀委監委駐縣公安局紀檢監察組組長徐國林感受深刻。

  2020年以來,宿松縣聯合執法人員根據摸排的線索和群眾舉報,共抓獲非法捕撈違法犯罪現行38起,查辦的34起非法捕撈刑事案件,均已移送起訴。其中31起案件法院作出判決,40人被判刑,有力震懾了涉漁違法犯罪活動。

  在加強內部協作的同時,該縣針對境內長江水域同江西彭澤縣、湖口縣和湖北黃梅縣段的長江水域交融的特殊地理環境,主動與相鄰兩省三縣的公安、農業農村、海事、水利等部門進行對接,建立省際同步聯合巡查執法機制,對跨水域非法捕撈違法犯罪活動實行聯合打擊。

  “千里眼”巡查

  完善聯控機制

  走近有著“長江絕島”之稱的小孤山,聳立在附近江岸的一座乳白色鐵塔格外顯眼,20多米高的鐵塔頂端安裝著各種儀器。

  宿松縣漁政執法大隊長江中隊隊長吳海平介紹,這是前不久安裝的電子巡查設備,上面裝有光電系統和目標小雷達,由雷達指引光電設備,每天24小時自動識別、跟蹤來往的疑似非法捕撈漁船,并對該漁船實時預警并錄像取證。目前,該縣已在進出長江水道宿松段的兩個關口分別安裝了一套電子巡查設備,實時監測過往的每一艘船只。

  “有了‘千里眼’協助,任何非法捕撈的船只,都逃不過我們的打擊;你看!它就像一座巨人,屹立在這里,守護著長江母親河。”吳海平感嘆,電子巡查設備投入使用,為他們做好長江禁捕工作帶來了極大幫助,特別是晚上睡覺比以前踏實了。

  一語道破禁捕工作的艱辛。原來,受利益驅使,少數沿江臨湖居民,為逃避執法人員打擊,往往選擇深夜、節假日或下雨天等特殊時間段,利用劃盆、塑料船、電瓶、絲網、地籠等各種捕撈工具,到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非法捕撈。

  為此,下沉到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沿線的執法力量,不分日夜進行常態化巡查的同時,在縣公安局多警種的協助下,適時對非法捕撈活動較多的水域開展集中整治,保持高壓打擊態勢,對非法捕撈行為實行“零容忍”。

  2020年7月,該縣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所長柴楊清牽頭帶領聯合執法隊員,輾轉該縣10個鄉鎮開展集中聯合整治行動17次,通過江上巡、陸上查、點上蹲方式,共查辦非法捕撈刑事案件24起,查處非法捕撈行政案件29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67人。期間,柴楊清整整熬了17個通宵。有幾次,在確保執法安全的情況下,為了抓獲非法捕撈現行,他和聯合執法人員冒雨在岸邊蹲守了多個小時。

  自禁捕工作開展以來,宿松縣漁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劉象平也長期吃住在執勤點,即使是雙休日,也堅守在崗位上。他每天帶領隊員除了開展正常的巡查之外,還要忙著清理廢棄在江邊的絲網、地籠等漁具,將其集中拆解、銷毀。

  劉象平說,冬季長江水位持續下降,江水退到那里,他們清理漁具的工作就推進到那里。每次出勤,他和隊員都要帶上救生衣、皮褲、鐵鍬、鐮刀等工具,隨時開展清理作業。2020年,該縣漁政執法人員在長江沿岸共清理各類廢棄漁具1600余件。

  捕魚人變身巡護員

  筑牢長江禁漁防線

  2020年7月份以來,宿松縣長江漁政執法隊伍里,每天多了5個參加常態化巡查人員。他們雖然穿著同漁政執法人員一樣的服裝,但服裝臂章上繡著的標記不一樣。原來,他們都是由漁民轉崗就業的巡護員。

  53歲的張樹生,從小在長江邊長大,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跟著父親在長江捕魚,靠捕魚維持家庭生計。長江實行禁捕后,他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主動將家里漁船交了出來。像張樹生一樣,匯口鎮三洲村居民胡行春,也是地地道道的漁民,從父輩開始,一家人就靠打魚為生,且吃住在船上。為了支持長江禁漁,他做通家人工作,主動“洗腳”上岸,還將價值4萬元的鐵皮船上交拆解。

  沿江漁民退捕后的轉產、就業等情況,各級黨委政府十分牽掛。2020年7月,在宿松縣委、縣政府的關心下,漁民張樹生、胡行春、王云海等5人,被安徽省長江環保協會吸收為巡護員,并被派駐宿松,負責對長江流域宿松段的日常巡護工作。

  “5名長江巡護員,每天都要沿長江宿松段63公里的岸線,開展不少于兩次巡查。巡查過程中,他們都要做好記錄,拍攝照片、視頻留存。”宿松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漁政執法大隊隊長周本真介紹,現在,宿松縣67名長江漁民已全部“洗腳”上岸,并轉產和就業。

(通訊員孫春旺 虞林峰)【2021年1月5日】

責任編輯:融媒體中心編輯戴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