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視野 明方向 促發展
宿松縣鄉村振興專題研討班赴浙江大學學習側記
宿松融媒訊 盛夏伊始,萬物蔥郁,生機勃勃。時下,走進松茲大地,處處洋溢著濃厚的學習氛圍,涌動著蓬勃的發展熱潮。5月15日至19日,宿松縣鄉村振興專題研討班赴浙江大學開展學習培訓,通過走出去實地觀摩學習,在學先進找差距的同時,進一步明晰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提升干部推進發展的能力素質。
學·取經問道拓視野
“基層工作方法要靈活,不能僵硬。”
“何斯路村和梅林村成功的原因在于看準機遇,時機稍縱即逝,有的事情看準了就要干,機遇不等人。”
“鄉村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規劃,要一張藍圖繪到底。”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各村一定要物色好、培養好優秀的村書記。”
……
學員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拍、一路議,對浙江推進鄉村振興的好經驗好做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梅林村是“千萬工程”的重要源起地。多年來,梅林村錨定“共同富裕”目標,以“千萬工程”為抓手,以“數字鄉村”“綠色發展”為支撐,全力打造集美麗鄉村、數字鄉村、未來鄉村于一體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新樣板,構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態、生產、生活共同體。如今的梅林村,村道兩旁各式別墅林立、寬闊的瀝青村路戶戶直通、美麗的農家小院花草爭艷……可謂步步皆景、處處如畫,讓參訓學員對“千萬工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參觀后的座談交流會上,學員們聚焦村莊規劃、基層治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重點工作,向參觀考察地村干部虛心求教,積極互動。
思·務虛求實明方向
學浙江,學什么?如何學?
培訓期間,學員們白天參觀學習,晚上研討交流,將白天所看所學轉化為所感所悟。大家圍繞鄉村振興,結合所學所思,結合部門職能,結合各地實際,暢談如何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如何推進“千萬工程”走深走實;如何抓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談心得,提建議。“聽了何允輝書記的講座,我的感受是鄉村振興,一要敢于創新,敢為人先;二要重視人才,尊重人才;三要搶抓機遇,把握機遇,回去后我將把此次浙江之行的所學所思和財政工作結合起來,為宿松高質量發展貢獻財政力量。”縣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正東感言。“羅漢山村資源條件好、生態環境優,今天的參觀給了我很大啟發。我將以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為契機,推動鄉村產業、農村人居環境、鄉村治理、鄉風文明等工作進一步提標提質,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北浴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閔結東感慨道。
通過課堂教學、現場參觀、研討交流,學員們對浙江以“千萬工程”為引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發展方向。
踐·篤行不怠促發展
學習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此次浙江之行,讓學員們感知了先發地區的奮進姿態、戰略眼光和先進理念,感受到了我們在思想、作風、能力、機制上的諸多差距。“走出去,才發現到差距;走出去,才感受到壓力。”學員們一致認為不虛此行,收獲頗豐。大家紛紛表示,此次學習培訓,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明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要把浙江推進“千萬工程”的好經驗好做法帶回去,結合宿松實際,認真消化吸收,有力有效推進宿松鄉村全面振興。
就如何學習好運用好浙江推進“千萬工程”經驗,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文龍認為:一要搶著干,積極搶抓政策機遇,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勝人一籌;二要擔當干,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使命放在心上,主動擔當作為;三要為眾干,為群眾利益,把個人考量和利益放到一邊,甘于犧牲奉獻。
風好正是揚帆時,策馬揚鞭再奮蹄。此次外出考察學習,學員們觀念得到了更新、視野得到了開拓,能力得到了提升,必將為宿松奮力沖刺“345”,加快建設“一區一中心一城市”的區域強縣,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通訊員 黃帶斌)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