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高清在线观看www_伊人久久亚洲美女图片_中文字幕欧美国产_精品日产一区2区三区黄免费

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法規 >正文

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實施方案

【 字體:    稿件來源: 縣人民政府網  作者:    時間:2022-08-30 11:04:03   

  為貫徹落實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25項舉措》(松辦發〔2021〕14號),不斷完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提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水平,根據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國務院令第649號)、《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國務院令第456號)、《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皖政〔2016〕102號)、《安慶市特困人員認定及救助辦法》(民社救字〔2021〕38號)和市民生工程有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完善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織密特困供養對象兜底保障。

  二、保障對象

  具有我縣戶籍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同時具備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三個條件的,應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

  三、實施程序

  (一)申請及受理程序

  申請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應當由本人向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本人申請有困難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員會或者他人代為提出申請。申請及受理所需材料按相關政策執行。

  (二)審核確認程序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組織開展入戶調查工作,并提出初審意見,經過公示等程序,符合條件的及時予以確認,并錄入安徽省低保系統,不符合條件的及時告知申請人。

  特困人員審核確認工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之內完成;特殊情況下,可以適當延長。

  四、動態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員會要加強困難群眾的走訪,符合特困供養條件的及時幫助辦理申請手續。

  特困人員不再符合救助供養條件的,鄉鎮人民政府調查核實后按程序辦理終止救助供養手續。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將初審意見在申請人所在村(社區)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開展審核確認工作。對公示有異議的,應當重新組織調查核實,在5個工作日內提出初審意見,并重新公示。

  對社會救助經辦人員和村(居)民委員會成員近親屬的特困人員認定申請,以及有疑問、有舉報的特困人員認定申請,上報縣民政局審批。嚴禁不經特困人員申請受理、審核確認等程序直接將特定群體或任何家庭和個人納入特困人員范圍。

  五、實施內容

  (一)基本生活保障

  基本生活標準包括各級財政補助資金、救助供養對象領取的基礎養老金、養老服務補貼、高齡津貼、承包土地收益、房屋租金等個人財產性收入等。按時發放財政補助資金,分散供養資金通過涉農資金“一卡通”發放,集中供養生活補助資金撥付到供養機構。

  (二)住院護理保險

  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以財政資金向保險公司投保,特困人員因疾病、意外傷害住院,按照《民政部特困人員認定辦法》規定的標準進行評估,評估為失能需要護理的可享受住院護理補助。具體操作辦法按該局下發的住院護理保險方案執行,護理費申請及發放程序按照保險公司協議執行。

  (三)照料護理

  1.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護。鄉鎮人民政府和相關單位要組織對轄區內所有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護協議的簽訂工作,參與簽訂協議方應有鄉鎮人民政府(或單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村(居)委會、監護人。鄉鎮政府、有關單位應監督協議的執行。鄉鎮、有關單位駐點干部應每月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走訪一次,村(社區)包片干部每周應走訪一次,走訪應做好記錄,對特困人員存在的困難要及時予以解決,使他們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失能特困人員護理。按照民政部《特困人員認定辦法》規定標準和程序,縣民政局委托第三方對失能人員進行評估。鼓勵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入住供養機構,2022年底各鄉鎮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必須達到60%。對因特殊原因不能入住供養機構的,鄉鎮人民政府、有關單位應組織村(居)委會做好照料護理工作。

  (四)特困人員喪葬補助

  特困人員去世由鄉鎮人民政府、有關單位委托村(居)委會或其親屬辦理,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喪葬事宜也可由供養機構辦理。縣財政對特困人員喪葬辦理機構或個人補助1000元。每年年底各鄉鎮應填報《特困人員喪葬補助申請表》,連同去世特困人員身份證、火化證明復印件上報縣民政局,經審核后,縣民政局會同財政局下撥補助資金。

  (四)檔案管理

  供養對象每年都應進行抽查核實。供養對象檔案實行鄉鎮管理;市、縣民政部門建立特困供養對象基礎信息數據庫,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基礎信息數據庫的日常管理。

  六、資金籌措及管理

  (一)資金籌措。統籌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用于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照料護理、醫療救治、喪葬等支出。有集體經營等收入的鄉鎮和單位,可從中安排資金用于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

  (二)資金管理。特困供養資金實行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分散供養人員的特困生活補助資金通過涉農資金“一卡通”發放。集中供養人員生活補助資金由財政部門直接撥付到特困供養機構賬戶,各鄉鎮要加強特困供養機構財務監督。已實施公建民營的供養機構應建立財政撥付資金收支專賬,鄉鎮要定期督查。特困供養服務機構的經營收入等,可統籌用于機構管理、改善特困老人生活條件;集中供養特困對象的原土地、山(林)地等收入及涉農補助資金,應當在尊重其合法使用、處置個人財產自由的前提下,用于提高集中供養特困對象生活質量。

  七、保障措施

  (一)明確職責分工。縣民政局、縣財政局按照職能分工各負其責。縣民政局負責編制實施內容、制訂管理制度和對實施情況進行督查考核。縣財政局負責安排落實補助資金,并對補助資金的管理使用進行監督檢查。

  (二)健全落實機制。鄉鎮人民政府是實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嚴格落實定期探視責任,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幫困活動,盡最大努力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嚴禁沖擊道德底線事件發生。

  (三)強化監督考核。縣民政局、縣財政局建立健全績效考評機制,加強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保障政策落、動態管理檔案管理等的監督考核。自覺接受各級人大、政協、紀檢、監察、審計、新聞媒體和群眾監督,對擠占、挪用、套取資金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按規定嚴肅處理,切實保障特困對象政策的落實。


責任編輯: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