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頭鄉:“故家喬木”盤根固 “銜泥歸巢”潤桑梓
宿松融媒訊 沃野田疇之上,鄉賢被公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以獨特的智慧和深厚的鄉土情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洲頭鄉將鄉賢工作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優化鄉村治理的重要抓手。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措施,成功凝聚了鄉賢的智慧和力量,壯大了鄉村“硬實力”,讓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變成“圓夢實踐”。
“故家喬木”盤根固
鄉土讓我們重新認識鄉村的價值;鄉愁則是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復興;鄉賢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精神靈魂。
“故家喬木”盤根固,作為一直在左鄰右舍中德高望重的眾多賢達,他們根植鄉土、奉獻鄉里、德高望重、為人楷模,是鄉民言傳身教的標桿、道德教化的榜樣,蘊含著感染和教化百姓、滋養和潤澤鄉風的強大力量。
許玉先是泗洲村的一名“鄉賢”,一次他接到省城打來的電話,對方是村民許長友不斷的感謝之聲。原來,許長友多年在外居住,去年因病生活困難,回村尋求低保救助。然而當年的低保申請期限已過,無法補辦。村干部向許長友反復解釋均未獲理解,請許玉先前去調解。
“調解不僅要講理,也得講情。”在了解到許長友家確實生活困難后,許玉先帶著村里鄉賢參事會的成員湊了900塊錢上門看望。許玉先耐心勸解后,許長友不僅理解了政策的程序性,也被“鄉賢”們的真誠所打動,多次致謝。
泗洲村鄉賢參事會已經成立14年,一批由村民評選的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的老教師、老村干等成為參事會成員;包括許玉先在內,專事調解的鄉賢共有7名。
“我們村是移民村,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糾紛。通過鄉賢們情理結合的調解,絕大部分矛盾都能及時化解。”泗洲村黨總支書記湯彥說。
如今,泗洲村的工作經驗在宿松全縣各個鄉鎮推廣,洲頭鄉11個行政村都涌現出一支“戀鄉”“愛鄉”“興鄉”的鄉賢力量,有捐款建村史館的老板,有辦道德講堂的退休教師……他們或慷慨解囊捐資助建,或為家鄉建設四處奔走尋找資源,或發揮自身在文藝、管理、經營方面的特長,為家鄉發展添磚加瓦,或通過理事會、商會等平臺為家鄉發展奔走呼號。
“銜泥歸巢”潤桑梓
從鄉村走出去的精英,或“出仕”、或求學、或經商,而后回鄉的鄉賢,他們用自己的學識、技藝、財富以及文化修養參與新農村的建設和治理,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鄉民、反哺桑梓,對凝聚民心、促進社會和諧、重構鄉村傳統文化大有裨益。
在下夾村,就有一位備受贊譽的新鄉賢石鵬飛。
石鵬飛一直離鄉在外打拼,現在的身份是浙江明姬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他不僅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更是一位心系家鄉、致力于帶動村民共同富裕的熱心人。
“銜泥歸巢”潤桑梓。石鵬飛雖身在異鄉,但始終關注家鄉,他一直與村委會保持密切聯系,積極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助力。多年來,他憑借自身企業資源,推薦眾多家鄉的高中、大學畢業生到公司就業,為這些年輕人打開了通往廣闊職業道路的大門,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鄉的就業壓力。
在關懷弱勢群體方面,石鵬飛也不遺余力。他深入了解家鄉貧困戶的生活狀況,每逢年節都會自掏腰包購買大量生活用品捐贈給他們,給這些家庭送去溫暖與希望。
當了解到農民下地的道路因坑洼不平影響生產時,石鵬飛果斷捐贈20萬元用于道路維修。這條修繕后的道路,不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勞作,更成為了連接石鵬飛與家鄉情感的紐帶。
石鵬飛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鄉賢的責任與擔當,他的事跡也在當地傳為佳話,激勵著更多人投身家鄉建設。
“他鄉縱有當頭月,不及故鄉一盞燈。”正是有了石鵬飛這樣珍藏家鄉情懷的“游子”,促成了鄉村振興與鄉賢人才的“雙向奔赴”,為家鄉謀發展,帶群眾共致富,成為了鄉賢共同的心愿,他們也在用實際行動,書寫著鄉賢反哺家鄉振興的感人故事。
眼下,下夾村正在建設省級中心示范村,穩步邁向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鄉賢的關注和支持。
“鄉賢的回歸,是家鄉繁榮的開始,他們的智慧和資源,將為和美鄉村帶來無限可能。”下夾村黨總支書記潘玉峰說,鄉賢在參與村莊改造升級的建設中積極捐款捐物,正是他們擁有的這份鄉情、鄉音與鄉愁,讓鄉賢情懷在家鄉的土地上開出燦爛的花朵,畫出最大同心圓。(通訊員 司舜)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