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姑鄉:“睦鄰亭”下村莊美
宿松融媒訊 初冬時節,走進九姑鄉油坊村付坂組,生長在村口的一棵棵高大的野生烏柏樹、楓樹,迎面撲來,讓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建造在林間的一座藍瓦白柱的“睦鄰亭”,與周圍的野生樹木相映成趣,格外醒目,上面寫著的一副“龜地楓林增秀色付坂亭榭匯民心”對聯,是當地黨員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的真實寫照。如今,這座“睦鄰亭”已成為當地居民日常休閑納涼的好去處,也成為當地干部群眾說事、議事、評事的固定場所。
付坂組是九姑鄉油坊村的一個自然村莊,全組一共27戶人家,人口126人。在鄉村振興的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如何把付坂組建設成為一個新時代的美麗宜居村莊,一直是油坊村“兩委”下力氣要完成的一項艱巨任務。2023年12月,在九姑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張經過設計規劃的建設藍圖,終于擺在了付坂人的面前。
一年來,油坊村村支“兩委”團結付坂組的男女老少同心同德,決心花小錢辦大事,要讓付坂組舊貌換新顏。圍繞自然美這個總目標,采取政府補一點、村集體調劑一點、群眾自籌一點的統籌方法,發動全組群眾如火如荼地投入到美麗宜居村莊的建設之中。村莊整治過程中,相關地段農戶主動讓出自留山、自留地,拆除圍墻、廁所、豬圈柴房等,共騰出建設用地3000平方米,兩項累計減省建設資金成本超過10萬元。
有兩戶一路相隔的鄰居,就是在“睦鄰亭”里經過村黨總支安排的。老黨員以情說理做工作,最后各自拆除自家廁所,讓出道路一米多寬,原來不足兩米的狹窄巷道,如今已是4米多寬的陽光大道了。開著大車送貨下鄉的司機和來往穿梭的快遞小哥每經過此處,都會由衷贊嘆:“這是油坊村版的‘六尺巷’!”
有一戶姓張的人家,不信風水堅信共產黨。這戶人家的戶主跟鄰居們說:“還有什么福能比托共產黨的福更大,更長久!”主動拆除圍了多年的院墻,讓出院子面積120余平方米,還第一個帶頭捐款。如今,站在“睦鄰亭”內,放眼望去,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是美不勝收的風景,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鄉愁,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油坊村人日益開闊的眼界和胸襟。
為了建設自己的和美家園,在外創業的張中華,通過組里的微信群做群眾思想工作,發動全組群眾投入到和美村莊建設中來。常年痛風病纏身、生活困難的脫貧戶張福元,退伍不褪色,慷慨捐資1500元后,還不無遺憾地對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孫桂火說:“你看我這不爭氣的身體,就不能為大家的事出力干活了。”遠在廣州市退伍轉業工作的老黨員張松海主動捐款一萬元,并發回短信:“建設付坂的許多事情,就有勞支部和家鄉的父老鄉親了。特致最高敬禮!”
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眾志成城,付坂組共遷移舊墳38座,拆除危舊房8處10間,以及斷壁殘垣200平方米,填埋旱廁15處,新建廁所12戶,平整房前屋后柴草垃圾堆場2000余平方米。建成文化廣場、睦鄰亭主景、花木觀賞園、進組入戶道路綠化帶共2000平方米,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油坊、新付坂已華麗展現在松茲大地上。
付坂組的鄉親們知恩于心,無比感激地說,感謝黨的領導。村總支書記孫桂火則對先后前來參觀調研的各級領導深有感觸地介紹:付坂組美麗宜居自然點實現和美村莊建設的今天,是從人心里得來的。2024年10月2日,宿松縣委書記曹曉革率領縣四大班子成員和全縣各鄉鎮黨政“一把手”來到油坊村實地參觀考察付坂組新貌,縣委副書記、縣長許曉峰現場進行了點評:“這才是美麗宜居村莊建設應有的樣子,依托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稟賦和諧相處、和諧發展,少花錢,干好事,實現山川秀美、村莊優美、人心和美的建設目標。”(通訊員 朱亞夫 孫春旺)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