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加減乘除”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動農業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
宿松融媒訊 近年來,宿松縣加強統籌謀劃、協同聯動,以削減土壤和水環境農業面源污染負荷、促進土壤質量和水質改善為核心,做好“加減乘除”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促進農業全面綠色轉型,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強化治理的“加法”。加強畜禽污染防治,宿松縣備案畜禽規模養殖場204家,全部按照“一場一策”資源化利用方案完成糞污處理與綜合利用設備設施建設,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拓寬綠色防控廣度,由以水稻、小麥、油菜等主要作物為主向經濟作物并重拓展,由農業項目區向優質糧油生產基地、蔬菜基地、“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基地全覆蓋,至2022年底,全縣年均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182萬畝次,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2%,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3.18%,化肥、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1.5%以上。推廣作物統防統治,實施農業機械化提升工程,推廣植保無人機、化肥同步深施機等先進農機具,2022年農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68.33%。
源頭減排的“減法”。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大力恢復發展綠肥,積極推進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嚴格限制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推廣使用安全經濟高效農藥,擴大生物農藥使用,確保農藥化肥持續負增長,至2022年底,化肥、農藥使用量同比分別減少3.06%、1.72%。開展畜禽糞污減量化,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推廣節水、節料等清潔養殖和微生物發酵等實用技術,累計利用項目資金1000余萬元,在51家規模養殖場實施了畜禽污染減排工程,樹立一批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點。
綜合利用的“乘法”。穩步推進秸稈收儲體系建設,建成鄉鎮秸稈收儲點13個,村級臨時收儲點125個,擴容農業機械裝備,新增90馬力以上拖拉機140臺,收獲類機械88臺,秸稈粉碎還田機67臺,秸稈打捆機8臺,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利用省秸稈博覽會平臺,簽約引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3個,完成投資2.71億元,2022年秸稈綜合利用率92.16%。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實施沼氣能源化項目,7家生豬養殖企業建設大型沼氣項目,40多家規模養殖場實施聯戶沼氣項目,支持糞肥收運還田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形成種、養循環間的紐帶,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4.26%。抓好農膜等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常態開展地膜殘留國控監測點監測,建立22個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回收網點,回收率達到9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的目標,有效減少農田環境污染。
違法行為的“除法”。推行水產健康養殖治理,打擊尾水超標排放行為,制定《宿松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按規定實行嚴格管理,禁止在禁養區從事淡水養殖,減少漁業對生態環境影響,全面推動淡水養殖專項整治工作,完成2500畝養殖池塘養殖尾水循環利用、達標排放。實施重點水域禁捕,除去亂養亂捕行為,保護大湖生態,我縣長江63公里段2019年元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實行了全面禁捕、黃湖中華絨螯蟹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10萬畝水面實行“常年禁捕,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其余70余萬畝水面實行季節性禁漁,強化禁捕管理,堅持聯防聯控,斬斷“利益鏈”,實行禁捕執法常態化,水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通訊員 張彪)
責任編輯:戴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