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圖說宿松 > 社會 >正文
宿松融媒訊 立冬節氣前后,華亭鎮花涼村的村民們開始制作一種叫手工油面的傳統面食,這種傳統面食不僅韌性十足、咸淡適宜,而且晾干后易久貯,更是當地的一道特有的傳統面食。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華亭鎮花涼村的張書儉家,只見夫妻倆從凌晨四點多便開始忙碌。采訪中,他告訴記者,傳統手工油面制作工藝獨特,對天氣、溫度、濕度及食鹽的要求非常高。它以優質小麥原味面粉、食用鹽、水為主要原料,不含任何添加劑的民間民俗美食。經過和面、上面、醒面、挎面、插面、扯面、曬面、包裝等十幾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
60歲的張書儉也是傳承手工“油面”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夫妻兩人從事傳統手工“油面”加工近40個年頭。因他們做出來的油面一直保留著傳統本色,口感非常好,方圓幾十里的人們都前來爭相搶購,成為秋冬市場上的“香餑餑”。
聊著聊著,數小時過去,醒面完成之后,需將一雙雙筷子端出,插在特制的架子上。面架有一人多高,上下兩根梁,梁上鑿有孔洞。將一根筷子插入梁孔上,兩手抓住另一根筷子的兩端,輕輕往下拉扯,邊扯邊用尖頭筷子分面。面條從粗慢慢變細,直至變成如頭發絲一般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