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板凳會上學黨史 農家院里解民憂
宿松融媒訊 7月26日一大早,陳漢鄉廣福村的居民們便搬出凳子,整齊地坐在朱氏祠堂里,原來,一場陳漢鄉“最憶黨旗紅”系列故事宣講活動在這里舉行。朱灣村黨支部書記梅國榮、退休教師何百流正在為大家講述“羅漢尖大中華抗日救國軍”司令朱育祺、梅景先等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和感人故事。

這種不受時間、地點、形式限制的“板凳會”,深受群眾歡迎。鄉村干部和群眾坐在一起,聊在一處,用宿松“鄉音”傳遞“黨音”。這場在祠堂舉行的黨史宣講活動,不僅令人感受到濃厚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更為村民們對鄉村振興凝聚合力的勁頭感到振奮。
“如今腰包鼓了,生活好了,環境美了,把這一成果鞏固好、拓展好,我們黨員應多做事、帶好頭。”廣福村70歲的老黨員朱萬紅為這種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板凳會”講黨史學黨史點贊,同時也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廣福村的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沒有會議室、沒有主席臺,大家拿著板凳坐在院子、道場或是祠堂里,大事小事一起議。通過‘板凳會’這種特殊形式,讓黨史學習教育走進群眾,不但宣傳了黨史、拉近了干群距離,還積極回應了群眾所期所盼。“板凳會”一頭連著群眾,一頭連著黨員干部,拉家常、話發展,暢所欲言,氛圍和諧而熱烈。“有困難就找‘板凳會’!”這是陳漢鄉諸多村民的共同心聲。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陳漢鄉積極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解決村民“急難愁盼”問題為出發點,依托全鄉384個網格,每個網格輻射8到10戶村民,承擔網格單元內宣傳政策、征求意見、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等職能,把“板凳會”開到村民組農家小院,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庫南公路很窄,大貨車通行存在安全隱患,釣魚臺水庫沿線居民較多,能不能向上級部門申請在公路沿線設置探頭和減速帶。”“廣福街釣魚臺路沿河居民的廚房生活污水有亂排現象,導致屋后排水溝有臭味,影響居民日常生活。能不能將其納入城鄉供水一體化規劃建設,把生活污水接入鄉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達標后再行排放……”
近日,在釣魚臺村道場,三十多位黨員群眾圍坐在鄉黨委副書記張金國身邊,一場探討發展思路、共話鄉村振興的“板凳會”正在進行,大家聊天話家常,聆聽黨史小故事,細說黨的好政策。“‘板凳會’的形式非常好,我們可以和領導干部面對面交流,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疫情防控、防汛抗旱、人居環境整治……是為我們解決問題,也是自我提升學習的好機會,更提高了我們建設家鄉的參與感和幸福感。”現場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陳漢鄉共有279個村民組,今年來,這樣的“板凳會”已經搬到了每個院落,通過“板凳會”辦結社會保障、環境整治、公共服務、矛盾調解等實事64件。在“嘮”家常的輕松氛圍中宣傳黨的政策、傳播文明新風、征求群眾意見,零距離感受群眾心聲,面對面解決村民“煩心事”,讓一件件“撓頭事”變成“暖心事”。(通訊員 何成功)
責任編輯:融媒體中心 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