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浴:創建羅漢尖3A景區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宿松融媒訊 北浴鄉位于皖鄂兩省三縣交界的大別山南麓,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6.6攝氏度,陽光充足,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優雅,全鄉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我縣最高峰羅漢尖就坐落于此。為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探索鄉村振興有效路徑,該鄉黨委政府決定依托羅漢尖地區優越的氣候、生態資源,以及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啟動羅漢尖3A景區建設。
佇立羅漢尖,山風拂動綠意,風云激蕩的紅色篇章緩緩展開。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在羅漢尖一帶,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中國工農紅軍第28軍于1935年在這里創立了羅漢尖根據地,至今仍可見當年的紅軍路、兵工廠、被服廠、紅軍山林醫院等革命遺址。這塊紅色的熱土上,涌現出朱育祺、朱賽英、吳應典等無數革命烈士、仁人志士。“他們英勇奮戰,不怕犧牲,以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為建立和鞏固羅漢尖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構筑起不朽的精神豐碑,在宿松人民革命斗爭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羅漢山村第一書記劉安國介紹說。
近年來,北浴鄉弘揚紅色基因,在徽商職業學院及駐村扶貧工作隊的支持下,興建羅漢尖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前來接受紅色教育、旅游者絡繹不絕。目前,以羅漢尖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為主載體的羅漢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成為共青團安徽省委教育培訓實踐基地、安慶師范大學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安慶軍分區國防教育基地、徽商職業學院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學員現場教學培訓基地。

據統計,截至目前,這里接待過包括安徽省軍區副政委楊學倫少將在內的500余批次、17000余人次參觀和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來的人多了,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暢通了,農民收入也明顯增加了。”北浴鄉鄉長郭芳紅說,“村民不愁吃、不愁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鄉村振興的動力不斷加強。”

鄉村旅游作為以鄉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獨特的生產形態、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為對象的一種旅游業態,在農民增產增收、農業多元經營、農村美麗繁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了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引擎。為進一步促進北浴鄉鄉村旅游的可持續性發展,近日,該鄉在縣文旅體局的指導下,邀請安徽眾璟旅游規劃與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對羅漢尖創建3A景區方案進行系統、規范規劃設計,對景區功能牌、指向牌、景點牌、標識牌進行高標準、人性化安排,“打造一批有特色的農家樂、民宿、農副產品銷酬網點,在進一步方便游客的同時,增加群眾收入。”郭芳紅表示。
根據計劃,羅漢尖3A景區建設,將在今年10月底完成,并向游客開放。同時,加快羅漢尖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二期建設,為全縣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一個新的平臺。(融媒體記者 楊潯 通訊員 虞太文)
責任編輯:融媒體中心 汪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