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高清在线观看www_伊人久久亚洲美女图片_中文字幕欧美国产_精品日产一区2区三区黄免费

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熱點 > 風采 >正文

人大代表風采 | 王惠文:“苗”繪鄉村致富路 “綠”職盡責展擔當

【 字體:    稿件來源: 融媒體中心  作者: 虞恒 李文娟   時間:2024-11-23 15:45:54   

  宿松融媒訊 他務實篤行,勇于開拓,潛心發展特色“農文旅”產業帶動鄉村共富,盡己所能回饋家鄉。他認真履職,以人大代表的責任和擔當為宿松鄉村振興建睿智之言、獻有用之策、盡推動之力。他就是宿松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安徽怡花灣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惠文。

  初冬季節,走進宿松縣怡花灣現代農業產業園,漫山遍野的苗木、果林綠意盎然;智慧大棚內,各類花卉競相開放;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的文旅小鎮,游人熙熙攘攘,絡繹不絕。游客姚女士跟朋友一起慕名而來,她高興地說道:“怡花灣太美了,大棚里就像春天一樣,各種各樣的花卉苗木,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太養眼了。”

  1995年,因單位改制下崗外出打工多年的王惠文,帶著一身精湛的苗木種植技術返鄉創業。他從一個小小的花卉經營店起步,經過多年拼搏,事業不斷發展。他致富不忘社會責任,響應政府號召,積極投身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創辦安徽怡花灣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在全縣6個鄉鎮設立7個產業基地,發展花卉苗木等產業。其中,位于孚玉鎮黎沖村、萬元村以及松茲街道牌樓村的怡花灣花木產業基地于2018年建成,采取“公司+基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經營模式,共流轉荒山荒地3000多畝,累計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

  產業的發展,帶動附近村民就業增收。怡花灣花木產業基地每年可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360個,戶均年增收6000元。 “原來我在外面務工,隨著年齡增長,合適的工作越來越難找,來這里上班后,每月有3500元的收入,主要工作就是移苗、栽苗、除草、澆水。”松茲街道牌樓村村民尹銀姣說。

  農文旅融合發展,既是市場的迫切需求,更是帶動群眾致富的康莊大道。新思路引領新發展。坐落松茲街道牌樓村的怡花灣文旅小鎮,是王惠文和招商合作伙伴精心打造的一個城郊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依托產業基地,這個新建的以自然生態研學科普教育為主題的文化旅游小鎮,已建成生態農業館、鮮果采摘體驗園、動物科普教育區、農耕體驗區、運動拓展樂園、觀光小火車站點、花海景觀帶、森林露營地等20余個互動項目,成為宿松本地集科普教育、研學旅行、農耕體驗等于一體的規模最大的科普教育實踐基地。

  擇一事,終一生,不舍初心得始終。談起未來發展,王惠文說:“將繼續發揮基地的近郊優勢,堅持以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科普示范為發展方向,打造鄉村振興實驗區,為鄉村振興夯實產業基礎,推動鄉村富起來、美起來、強起來,讓農業更綠,讓農村更美,讓農民更富。”

  創業路上,王惠文始終不忘“興農”初心,牢記“富民”使命。作為人大代表,他始終牢記代表職責,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他深知,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而產業振興,是激活廣袤鄉村,推動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在代表履職工作中,他廣泛了解社情民意,深入調研農村產業發展現狀,積極建言獻策,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據孚玉鎮人大副主席石創業介紹,王惠文撰寫的《以發展產業為抓手推進鄉村振興的建議》,以及針對宿松縣鄉村振興戰略“322+N”重點項目實施中存在問題,倡導的規劃產業布局、加大項目扶持力度等一系列舉措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精心辦理,有關工作在政策支持下得到有效推進,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我的事業根基在農村,發展在農村,我最明白農民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作為人大代表,積極反映農民的呼聲,解決農民的發展難題,帶動農民致富,責無旁貸。接下來我會更加關注鄉村振興,積極建言獻策,同時更加腳踏實地,做好產業項目,實實在在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群眾增收發揮作用,不辜負廣大選民的重托,始終牢記并踐行為民代言的初心與使命。”王惠文信心滿滿地說。(融媒體記者 虞恒 通訊員 李文娟)

責任編輯: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