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軍人”舒德青——守林三十年 風雨十萬里
宿松融媒訊 舒德青,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3月出生,1983年11月入伍,1986年3月退役,現為宿松縣柳坪鄉龍河村護林員。2019年被宿松縣文明辦評為宿松好人;2020年評為柳坪鄉優秀共產黨員;2021年度評為安徽省最美護林員。
“上山巡邏,下山宣傳。24小時待命,隨叫隨到。”這是退役老兵舒德青幾十年的工作常態。
護林點就是工作間
“森林防火,人人有責......”提著擴音喇叭,打開手機里的“林掌”App,點擊“護林員巡護”,就這樣,舒德青在他負責的山林,開啟一天的巡護工作。一天好幾個護林點,每天巡查8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
一約既定,萬山無阻。舒德青始終保持著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發揚吃苦耐勞精神,做好自己分內工作,堅持每月出勤27天以上,每次巡邏查林10余公里,蜿蜒山路步行幾萬步。餓了,啃點干糧;渴了,喝口山中泉水。以羸弱之軀守護著大山2000多畝山場,將許多火災事故扼殺在萌芽之中。巡護馬甲、迷彩服、砍刀、水壺,還有腳下總是洗不凈泥土的膠鞋,腰上的森林防火宣傳小喇叭,這是多年未變的裝束。他憑著巡山護林練就的一雙鐵腳板,踏遍了管轄區域的角角落落,一溝一壑,對管轄林區的地形地貌、森林資源狀況了然于胸,被同志們譽為林區的“活地圖”。每當走進森林里,他就目光銳利、動作從容,仔細審視著可能的火災隱患,清掃著枯枝敗葉,保持山路暢通。
山重水復,風雨無阻。在同事眼里,舒德青是一個盡職盡責的護林者。他隨身配備撲火工具,穿梭在林海,巡護于山中,一年365天,從不間斷,用他自己的話說,山上就是他的辦公室。附近的村民總是能在林地草地看到他的身影,他總是帶著責任上山,留下安全下山。他對全村墓地地塊、位置、個數及所屬情況記得清清楚楚,并進行了登記造冊,每逢清明節前夕,他都加大巡查頻率,嚴加管護。在巡查期間,他曾成功撲救過村民房屋夜間失火事故,挽回經濟損失近百萬元。幾十年來,他所管護的責任區從來沒有發生過亂砍亂伐、森林火災現象,為群眾筑起一面平安“防火墻”。
患重病依然在一線
舒德青的名字仿佛就已經預示著,他的人生將與大山、森林密不可分。林海成為了他心中神圣的凈土,他對森林的守衛,是責任,更是使命。
工作中常年風餐露宿、飲食無規律,2016年,舒德青突感喉部不適,在家人的勸說下來到醫院,經檢查被診斷為食道癌,他坦然面對,在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毅然決然返回護林崗位,繼續兢兢業業干起了老本行。現在他依然每日在大山里巡走10余公里,看見有人手持火種進山他就立即勸返。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又是黨員,他把森林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對此有人不理解,認為這樣“不值”。舒德青表示:“我家祖祖輩輩就生活在這個大山里,是大山養育了我們全家,為養育我的故土做點事有什么不值呢?”
“白天看森林,夜晚看星星”,舒德青的護林腳步從未停歇, 他是護林員也是公路衛士,除全力維護山林安全外,還常年義務維護黑塢組到柳邱公路1公里多的公路,除草、撿垃圾、清溝,打造最干凈的通組路,是群眾心中的“馬路天使”。在不平凡的堅守中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守住了大森林,用退役軍人的本色繪就了綠水青山的美景,2021年度入選安徽省最美生態護林員,成為宿松全縣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基層護林員。
身在哪里都會發光
生活中,舒德青,既是女婿也是兒子,多年照顧妻子殘疾的叔叔,悉心照顧岳父岳母,為他們養老送終,撐起了妻子娘家的一片天,對兩個兒女的教育從未缺失,都被他培養到大學。他缺錢又不差錢,身患重病急需用錢,撿到6000多元錢卻毫不猶豫地通過派出所還給失主,分文不取,是拾金不昧的好榜樣。分內事兢兢業業去做,分外事從未袖手旁觀,舒德青角色很多、身份很多、頭銜很多,因此事情很多,他是個閑不住的人,扶老攜幼,是鄰里的好幫手;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面前,他主動請纓,堅持在抗疫一線,每天在卡口值班,守護組里百姓安全,以實際行動傳遞道德力量。(通訊員 徐晗 余成科)
責任編輯:陶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