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四步走”破解接處警效能提升難題
宿松融媒訊 在企業聚集、人口結構復雜的宿松縣經濟開發區,面對500余家企業、11個居民小區、2.9萬名外來務工人員的管理壓力,以及糾紛、求助類警情逐年遞增的現實挑戰,宿松縣公安局經濟開發區派出所創新推行“備、聯、評、報”四步工作法,構建全流程閉環處警機制,實現接處警效率、群眾滿意度“雙提升”。今年1至4月,該所累計接處警779起,糾紛化解率100%,求助類警情處置零投訴。
“備”字為先,夯實處警基礎保障。針對接處警“1.3.5”快反機制要求,該所組建6人專職處警專班,實行24小時輪值備勤制度,確保警力時刻處于“箭在弦上”狀態。專班民警統一規范著裝,配備單警裝備、執法記錄儀等全套處警設備,實現“人裝合一”快速響應。同時,建立處警車輛“日檢制”,配備防溺水救援裝備、防暴處突器材、應急醫療包等專業化工具,確保車輛性能優良、裝備齊全,為應對各類突發警情筑牢硬件支撐。
“聯”字為要,構建警民協同網絡。接到報警后,專班民警第一時間與報警人建立“雙線聯系”:一方面通過電話詳細詢問警情性質、人員傷亡、位置信息等核心要素,另一方面針對“位置描述不清”等常見問題,創新運用微信定位、共享實時位置等信息化手段,精準鎖定事發地點,平均縮短處警定位時間3分鐘。同時,根據警情分級分類機制,同步啟動警力調配預案——簡易糾紛派單“1警2輔”處置,涉眾型、暴力型警情立即增派5人以上處置組,實現“警力跟著警情走”的動態響應。
“評”字為基,前置風險研判機制。在趕赴現場途中,處警團隊利用“車載研判時間”開展“警情會診”,通過“三查三判”(查歷史警情、查人員背景、查法律依據,判風險等級、判處置重點、判警力需求),提前制定個性化處置方案。例如,針對情感糾紛類警情,預先明確“穩控情緒、隔離雙方、聯動調解”三步驟;針對盜竊案件,提前規劃“現場保護、物證固定、周邊走訪”處置流程。今年2月,民警在處置一起跨省情感糾紛警情時,途中完成風險評估,提前協調河北唐山警方及屬地鎮村干部聯動,抵達后6小時內成功化解可能升級為“民轉刑”的重大隱患。
“報”字為本,完善分級處置體系。到達現場后,處警民警嚴格執行“三色處置法”:對簡易糾紛、群眾求助等“綠色警情”,現場調解并反饋指揮中心;對涉眾型矛盾、群眾聚集等“黃色警情”,立即啟動“現場控制+110實時匯報+請求支援”三級響應,20分鐘內形成處置合力;對刑事案件、非正常死亡等“紅色警情”,同步開展“現場封控——證據固定——刑偵通報——黨委政府聯動”四項工作,確保重大警情處置“零延誤”。今年3月,該所在偵辦系列電瓶車盜竊案時,通過現場勘查快速鎖定嫌疑人,同步通報刑偵部門啟動跨區域協作,72小時內跨省抓獲嫌疑人并帶破6起積案。
自“四步走”機制運行以來,該所接處警平均到場時間縮短20%,復雜警情處置效率提升40%。“我們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每一起警情都當作檢驗工作的‘試金石’。”經濟開發區派出所所長祝曉東表示,下一步將深化“四步走”機制與智慧警務融合,推動接處警工作向“精準化、智能化、高效化”升級,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更多可復制的“宿松經驗”。(通訊員 孫春旺)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