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宿松博物館 夏日研學“趣”成長
宿松融媒訊 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承載,是文化傳承的橋梁,更是孩子們享受歷史滋潤的“泉眼”。為了讓孩子們近距離地了解家鄉人文歷史,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5月9日,東北新城幼兒園150余名師生走進宿松縣博物館,開啟了一場充滿驚喜的歷史文化探索之旅,博物館成為幼兒學習的“第二課堂”。
探秘之旅——“十萬個為什么?”
走進博物館正門大廳,一整幅巨大的文化主題銅墻就抓住了孩子們的目光,大家都興奮地討論,眼睛里滿是好奇。參觀過程中,萌寶們都睜大眼睛看著各種各樣的展品,仔細聆聽著老師的介紹,同時還不斷發表自己的想法。從遠古的石器到近代的文物,每一件展品都在訴說著屬于它們的故事。“為什么青銅器的顏色是綠綠的?青銅器的東西還有哪些?”遇到感興趣的展品,孩子們就拉著老師問個不停。
宿松縣博物館館長孫亮介紹說:“前期通過調查,發現孩子們對博物館的認知關鍵詞是‘多’,文物多、介紹多、參觀的人也多……博物館中的多樣可關注事物,更方便每個孩子提取自己感興趣的鮮活經驗,進一步養成廣泛感知社會文化的‘博物’意識。”
尋寶之旅——“我喜歡的寶貝在哪里?”
展柜中,古老的陶器、青銅器、玉石器等靜靜陳列,歲月的痕跡在它們身上留下斑駁痕跡,卻無損其獨特的魅力。面對精美的“文物”,幼兒園的一群萌寶靈感迸發:無論是古樸的青銅器,還是典雅的陶瓷?無論是靈動的陶俑,還是精巧的玉器?每一件文物藏品都是通往歷史的獨特鑰匙。
孩子們好奇地湊近玻璃展柜,小腦袋擠作一團,眼中滿是對歷史的疑惑與敬畏。“咦?這里面有啥!”小小尋寶家目光如炬,穿梭在展廳間,仔細比對,不放過任何細節。“我找到啦!在這呢!”孩子們開心地找到喜歡的“寶貝”,開心地拉著老師拍個合照。一群萌寶在博物館里拓展了眼界,在真實情境下跨學科“玩中學”,激發孩子們的創新思維。
藝術之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從前,書本是孩子的世界;現在,世界是孩子的書本。實踐是最好的學習,一群大班的萌寶們走出幼兒園,走出畫本,在游學中近距離地欣賞到了珍貴的歷史文物,不僅打開了孩子的眼界,普及了藝術常識,還能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增強孩子的文化自信,喚起孩子的創新意識。這是一場有意義的奔赴,也是一次舒適的夏日暢游。
此次博物館研學活動,無疑是一場意義非凡的文化之旅。這種沉浸式的教育體驗,于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種子。相信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種子將生根發芽,讓孩子們在未來的成長中,不斷汲取優秀歷史文化的養分,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通訊員 張曉培)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