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宿松縣公安局一線民警的堅守
藏藍匠心映初心
宿松融媒訊 在安徽省宿松縣公安局,有一群人日復一日地堅守,讓藏藍警服閃耀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光芒。這束光里,有法制民警金小飛在3200余本案卷里校準的正義標尺,有刑事技術民警陳文東在2500余起現場中破譯的真相密碼,更有交警劉偉在14載風雨中打磨出的逃逸案件“全破傳奇”……他們以匠人的執著,在平凡崗位上鑄就非凡,讓每一個腳印都成為平安宿松的注腳。
金小飛:法治標尺的“校準者”
凌晨,在宿松縣公安局法制大隊辦公室,85后副大隊長金小飛正在逐頁翻閱案卷證據,如雕琢玉器般審視每個細節。12年從警路,他的辦公桌上始終碼放著標注密集的法律典籍,踐行著執法為民的初心。
“差一毫米,公正就會傾斜。”從事刑事、行政案件審核工作2年多來,在金小飛的案件審核系統里審核事項達到3216件。他始終秉持“三不放手”原則:不看完案卷不放手、不找準問題不放過、不解決隱患不放下。2023年,他在審核電詐關聯犯罪案件中通過篩查聊天記錄,鎖定關鍵細節漏洞,一舉打破犯罪嫌疑人用話術對抗偵查人員審訊并企圖逃避刑事責任追究的被動局面,為偵查人員辦理此類案件建立強大信心。為一份未成年人筆錄往返派出所3次核查詢問程序,針對性制定《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嫌疑人詢(訊)問規范》,同事戲稱他“比法醫還細”,他卻道:“法律文書的每個標點,都要經得起歷史推敲。”
這位“學霸”民警2017年通過高級執法資格考試,2023年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在全國公安民警法律知識競賽中獲得過二等獎,在全省食藥環知森比武中獲得過第一名。作為首批省級法治人才庫成員,他參與制定的《常見警情處置指引》《電詐辦案指引》成為全省執法范本。任副大隊長后,首創的“線上小課堂+線下每日一練”機制,倒逼實戰練兵,在全局營造學法用法氛圍,近年來宿松縣公安局高級執法資格考試通過人數始終居全市公安機關前列。
5枚三等功獎章與安徽省青年崗位能手、安徽省優秀人民警察等榮譽靜默無言,卻映照著一位法律工作者的信念——金小飛以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在每起案件中刻下公平正義的標尺,讓藏藍警服下的法治信仰,在細節中熠熠生輝。
陳文東:現場密碼的“解讀者”
在宿松縣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室副主任陳文東的工作室里,整齊地擺放著一個勘查箱,里面放滿了指紋刷、物證袋、比例尺等工具。這些沉默的工具,陪著陳文東在無數個現場間穿梭,見證著這位刑事技術民警的信念:用顯微鏡般的專注,在混沌中捕捉正義的光芒,讓每個罪案現場,都成為真相的“鐵證如山”。
“犯罪嫌疑人可能留下的,不只是足跡和指紋,還有他的‘習慣密碼’。”陳文東總說。2023年9月,五里街道撬盜保險柜案現場,嫌疑人戴手套、用切割機作案,現場看似“干凈”。他卻在38℃的高溫里蹲守6小時,反復勘查保險柜切割面的金屬碎屑分布——“切割機的火花濺落方向,藏著嫌疑人的站位習慣。”最終,他從窗臺縫隙中提取到嫌疑人遺留的痕跡物證,為20萬元失竊案畫上句號。
從事刑事科學技術工作16年來,陳文東共勘驗現場2500余起,其中刑事案件1800余起。2017年,一樁跨省盜竊案現場,他在距離中心現場150米的山林里發現一堆糞便和衛生紙:“常人會覺得無關,但流竄犯的生活規律可能暴露行蹤。”通過技術比對,竟牽出20余起系列盜竊案。同事戲稱他“連現場的螞蟻走過都會留記錄”,他卻認真道:“刑事技術人必須有‘顯微鏡思維’,把每個細節都放大到極致。”
作為安徽省優秀人民警察、安徽省十佳刑事技術民警、公安部青年人才庫成員,陳文東的辦公柜里擺滿了榮譽:5次個人嘉獎、1本三等功證書、“五一勞動獎章……”但他最珍視的,是一本泛黃的《現場勘驗手冊》,里面貼著200余張手繪現場圖。2024年8月,下倉鎮卸窗盜竊案中,他在根據進出口遺留鞋印花紋種類及大小判斷為一人所留,但新舊程度不同,說明嫌疑人曾二次返回現場。這條線索讓后續6起串案的偵破少走了半個月彎路。
16年來,陳文東用痕跡物證直接認定嫌疑人160余人,讓400余起非正常死亡事件真相大白。在他看來,刑事技術的“工匠精神”,就是把每個現場都當作“第一次”來對待,即使重復勘查同一類案件,也要用“新眼光”審視舊痕跡。正如他在2020年安慶市刑事技術勞動技能比武大賽奪冠時說的:“技術會更新,但對真相的敬畏永遠不能變。”
劉偉:逃逸案件的“終結者”
宿松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事故中隊中隊長劉偉,投身交通事故處理工作長達14載。在這14年里,機動車、電動車數量急劇增加,交通事故警情不斷攀升,年接警量高達1萬余起,尤其是涉及財產損失的交通事故逃逸警情突出,僅2024年就有100余起。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劉偉憑借扎實的專業技能和高度的責任感,在事故處理崗位上屢立戰功。
勘查事故現場是劉偉工作的重要環節,這里面包含照相、繪圖、痕跡物證發現提取、現場走訪等一系列流程。劉偉深知,要做好事故處理工作,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工作能力,還要有出色的群眾工作能力,更要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對群眾的同情心。憑借著對這份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執著堅守,劉偉在工作中不斷磨礪自己,逐漸成長為事故處理領域的專家。
2024年11月11日晚,347國道匯口鎮張月村段發生一起亡人事故,肇事貨車在肇事后逃逸。接到警情后,劉偉和同事們迅速行動,連夜利用視頻偵查技術展開偵查工作。他們爭分奪秒,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當晚就成功鎖定嫌疑貨車及貨車逃至湖南湘潭市的活動軌跡。次日,劉偉帶隊趕赴湘潭,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成功將肇事司機抓獲歸案。這起案件的快速偵破,彰顯了劉偉和他的團隊精湛的業務能力和高效的執行力。
2017年以來,劉偉運用自己創立的道路交通逃逸事故視頻偵查“四法”——痕跡比對法、特征比對法、軌跡追蹤法、時間計算法,成功破獲交通逃逸案件300余起,破案率高達100%。不僅如此,他還成功調解事故賠償案件1200起,讓弱勢群體的利益得到了切實保障,實現了執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正是憑借著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現,劉偉收獲了諸多榮譽。獲得2023年度安徽省公安交警系統先進個人、安慶市公安機關嚴格執法之星等稱號;2020年在安徽省交通事故現場勘查比武競賽中斬獲“照相能手”;4次率隊參加安徽省公安交警系統練兵比武競賽,三次獲得交通事故現場勘查科目團體二等獎、一次三等獎;他創立的道路交通逃逸事故視頻偵查“四法”,獲得安徽省公安交警系統優秀工作法,并在全省推廣。(通訊員 孫春旺)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