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法院:將法庭“搬”進九旬老人家中
宿松融媒訊 近日,在一棟老式居民樓里,一場特殊的庭審正悄然進行。宿松縣人民法院的速裁團隊背著國徽、抱著案卷,將法庭“搬”進九旬老人家中,讓莊嚴的國徽在白墻上折射出司法溫情。
初心如磐:用腳步丈量民情溫度
面對原告年逾九旬、被告年近八旬的特殊離婚糾紛案,承辦法官在卷宗里讀出了他們的困難,在工作本上寫下備注:“腿腳不便,居住偏遠”,為方便當事人參與訴訟,最大限度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當即決定啟動巡回審判。暮春時節,法官及其助理、書記員組成的三人小組驅車五十余公里到當事人家中開庭。
溫情司法:把法庭搬到百姓家里
在當事人簡樸的客廳里,莊嚴的國徽被端正擺放,一張方桌、幾把木椅搭建起“臨時法庭”。國徽擺放處,既是莊嚴的審判臺,更是司法為民的連心橋。法官用方言拉家常、問冷暖,在家長里短中厘清矛盾癥結。當了解到老夫妻因生活瑣事積怨卻仍有牽掛時,法官化身“家庭調解員”,從“相濡以沫不棄不離”的傳統美德說到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編,把晦澀的法條轉化成溫情的叮嚀。通過真心和耐心,劍拔弩張的爭執漸漸化作心平氣和的對話。
從莊嚴法庭到百姓堂前,變換的是辦案場景,不變的是為民情懷。宿松法院用“移動的法徽”丈量司法為民的深度,讓法治甘霖浸潤每個角落,用“法官多跑腿”換取“群眾少奔波”,在新時代法治征程上書寫著有溫度的民生答卷。(通訊員 嚴瑾)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