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禮讓三分化干戈 互諒一步筑和諧
宿松融媒訊 近日,宿松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巧用“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圓滿化解群眾矛盾糾紛,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也生動詮釋了“禮讓為本、和諧為貴、互諒共贏”的調解智慧。
“六尺巷精神”破僵局:從“寸步不讓”到“各退一步”
2024年初,胡先生預訂某酒店婚姻婚宴并支付1萬元定金,后因突發情況需取消行程,胡先生因酒店定金退還問題與某酒店產生爭議。酒店以合同約定“定金不退”為由拒絕退款,胡先生則認為自身非惡意違約,多次溝通無果后向調解部門求助。
今年2月12日,宿松縣市場監管局皖西南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接到胡先生投訴后,迅速啟動“六尺巷調解工作法”,以“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為引,向雙方傳遞“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的理念。面對僵持局面,工作人員一方面向胡先生釋法:定金具有擔保性質,合同約定確需遵守;另一方面引導酒店換位思考:若因不可抗力或突發狀況,企業是否愿展現彈性?經過多輪溝通,雙方態度從寸步不讓轉向主動協商,為矛盾化解打開突破口。
“情理法”交融促共贏:以柔性調解解“死結”
調解過程中,工作人員緊扣六尺巷工作法“法理為基、情理為橋”的核心,搭建平等對話平臺。 工作人員向胡先生出示了相關條款,明確定金規則的法律效力,同時指出酒店方未再次向消費者告知的瑕疵。通過普法教育,胡先生意識到自身疏忽,酒店方也承認服務細節有待完善。
最終,胡先生與酒店方達成一致,由酒店方為胡先生辦理消費儲值卡,胡先生表示未來還會優先選擇該酒店消費。一場“死結”在情、理、法的交融中悄然解開。
“楓橋經驗”新實踐:小調解書寫市場監管大文章
糾紛平息后,工作人員向該酒店做出合法經營提示,推動其完善合同告知流程、增設“特殊情況退款通道”,目的是引導企業平衡契約精神與人文關懷。胡先生感慨:“原本以為要打官司,沒想到調解既保住了權益,還讓我和酒店‘不打不相識’。”2月17日,胡先生為宿松縣市場監管局皖西南市場監管所送來一面寫著“為人民辦實事,做群眾貼心人”的錦旗,對工作人員表達了高度的認可與誠摯的感謝。
一紙合同引發的萬元糾紛,在“六尺巷調解法”的春風化雨中悄然落幕。從“針鋒相對”到“握手言和”,這場調解不僅修復了消費者與企業的信任裂痕,更以“和”為筆,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寫下生動注腳。(通訊員 桂坡)
責任編輯:楊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