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一進一退”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
宿松融媒訊 近年來,宿松縣人民法院涼亭人民法庭立足審判職能,堅持從群眾實踐中來,到服務群眾中去,在辦案過程中打磨、揉煉、沉淀、萃取工作經驗,提出、運用并優化“一進一退”工作法,被評為2023年“安慶市法治文化(法治宣傳教育)示范基地”。
自身工作進一步,想當事人所想。一是開展立案試點。今年8月份,涼亭法庭率先設立基層法庭訴訟服務點,目前已累計為來庭當事人辦理訴前調、民初及民特字號案件立案十余件,進一步擴大了司法服務半徑。二是加大調解力度。依托派駐法庭的“洪濤調解室”,組織人大代表及鄉賢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有效實現轄區適宜案件先行調解。截至目前,該調解室全年共參與調解案件321件,調解成功82件,調解撤訴87件,調撤率52%。三是優化調解方法。在調解過程中更注重釋法說理、告知法律風險,隨法律文書寄送自動履行告知書等措施延伸調解工作,引導當事人盡量當場履行、自覺按期履行調解協議,實質性解紛。四是堅持調判結合。建立規章制度,對調解成功案件,經審查后3日內出具法律文書;對確不適宜調解的案件,一般當天進入訴訟程序,將訴調對接平均時間有效縮短至3日內,以效率促公正,讓當事人感受到公平正義。
引導雙方退一步,解當事人所急。涼亭法庭工作人員秉持“如我在訴”的理念,積極引導當事人并充分說明非訴解紛的特點,尤其對于基層鄰里糾紛、家事糾紛等領域案件,通過非訴方法解決糾紛,既能避免直接對抗,急事“緩”辦,又能快速有效解決矛盾,急事“急”辦,從而有效彌合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分歧。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涼亭法庭傳承和發展“楓橋經驗”,弘揚六尺巷“和為貴”優秀傳統文化,在一進一退之間,巧解群眾煩心事。(通訊員 朱旗)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