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細護”讓城市更精致美麗
城市的更新發展,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精致的城市顏值離不開精細化的城市管理。近一年來,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宿松縣住建局市政處秉持精致、精細維護理念,不斷強化市政基礎設施維修養護力度,持續完善城市功能,扮靚城市顏值。
裝扮城市當好“美容師”
近日,在縣城步行街東一弄、龍慶街,市政工人正在對路面的破損處進行維修。作業現場工作人員先用切割機對有破損坑槽的路面進行切割,去掉損壞的舊路面上不平整的部分后,重新鋪上新的瀝青砂石,并用碾壓機進行碾壓,經過一系列工序后,破損的路面恢復了平整美觀,保障了群眾的暢通、安全出行。
市政處在用好“邊角料”,打牢“小補丁”,過好“緊日子”等諸多方面創新工作方法,取得良好成效。
由于城區部分道路使用年限較久,雨水沖刷、凍融頻繁等原因,不同程度出現坑槽、破損、凹陷、裂痕等“小窟窿”“小創傷”,存在交通隱患,給出行帶來不便。為保障市政道路正常功能,不給群眾“添堵”,縣住建局市政處根據“小窟窿”“小”“散”“零星”等特點,靈活運用背街小巷改造項目中,道路攤鋪瀝青的“邊角料”,給這些“小窟窿”打上“小補丁”,持續過好“過緊日子”。根據前期摸排,城區市政道路破損共計168余處、60余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修補126余處,預計7月中下旬完成全部修補工作。
走在宿松縣城,不少市民發現街道煥然一新。“感覺道路通暢了,城市又變美了。”宿松路附近的商戶高興地說。
“入夏以后,為提升市政設施運行質量,我們按路段劃分,安排專人進行日常巡查,發現有破損、坑槽、網裂等問題的路面后,立即上報,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維修。”市政公用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在維修過程中,主要采用“人工+機械”的模式,按照“圓洞方補、碎洞通補、淺洞深補”的原則進行路面修復,確保路面平整。
裝扮城市當好“美容師”,為盡量減少對車輛、行人通行的影響,市政處采取錯峰施工,根據巡查結果建立工作臺賬,形成維修計劃,利用清晨和夜間車輛較少的時段進行作業,在保證施工質量大的前提下,提升效率。
抗洪前線當好“先鋒官”
近日,隨著天氣放晴,城區汛情隱患基本解除。但長江水位持續居高不下,洲區防汛形勢依然不容忽視。為保障群眾平安度汛,住建系統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在縣應急指揮部的調度下,啟動應急機制,緊急調集各類專業人員,馳援長江防汛。
長江的高水位導致長江同馬大堤浸潤線過高,極易在大堤背水坡出現滲水出溢點,存在管涌風險。背水坡的灌木雜草給出溢點的排查工作帶來不便。
市政處抽調人員,組織精干力量,成立“先鋒隊”,清雜草,除枯枝,斷灌木,為當地熟悉水情,通曉水性的群眾排查出疑點工作沖鋒開路,攜手共同“保衛”同馬大堤。抗洪前線當好“先鋒官”,從7月6日下午開始,已沿線清理灌木雜草80000余平方米左右。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我們將繼續向水而行,堅守政治機關定位,秉承宿松人的堅韌和執著,全力奮戰在防汛一線,當好‘先鋒官’,全力保障我縣安全度汛。”市政處黨員蘇炳學表示。
清淤復原當好“體檢師”
為進一步提高城市道路及市政設施的完好率,為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出行環境,在做好防汛減災工作的同時,最近天氣放晴,住建局市政處又迅速投入到公園廣場清淤等“復原”工作中,出動工作人員扎實開展轄區市政道路及市政設施巡查維護工作,努力當好城市“體檢師”。
在公園,市政園林綠化部門緊張組織人員采用“機械+人工”模式清掃公園廣場。用高壓水車對公園路面、防護欄及花基進行沖洗,人工用鐵鍬、掃帚進行深度清理,確保清爽干凈的休閑環境。同時,還組織人員對院內設備設施進行排查,檢查松動及銹化情況,及時消除隱患,確保安全有序的活動空間。
“立足本職持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確保轄區市政設施的完好率與安全性,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務實的舉措為民辦實事,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提升居民群眾的舒適度和幸福感。”市政處負責同志說,加大市政設施巡查維護力度,常態化治理市政設施安全隱患,將市政設施舒適性和安全性融入日常管理,守護市民腳下安全,筑牢人民群眾幸福根基。
“持續以群眾需求為落腳點,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用好勤儉節約‘傳家寶’,始終繃住‘過緊日子’思想弦,從小事做起,不棄微末,將‘微幸福’民生工程抓細、抓實、抓到位,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補齊民生的‘大幸福’。”宿松縣住建局主要負責人說。(通訊員 沈仕華)
責任編輯:楊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