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高清在线观看www_伊人久久亚洲美女图片_中文字幕欧美国产_精品日产一区2区三区黄免费

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熱點 > 部門 >正文

宿松:紅軍路上的雙擁情

【 字體:    稿件來源: 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作者: 徐晗   時間:2024-07-02 15:33:38   

  宿松融媒訊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七一前夕,宿松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深入貫徹總書記的指引,組織該縣2024年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18名退役士兵,來到了羅漢尖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接受紅色廉政教育,推動文物活化利用。

  宿松縣黃家山與湖北省黃梅、蘄春毗鄰,這里坐落著宿松縣的最高峰羅漢尖,是宿松早期的革命根據地。在這里,大革命時期的進步青年們播種了共產主義的思想,土地革命時期,紅28軍和大中華抗日救國軍開辟了宿松革命的新天地。

  新修的羅漢尖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安靜地坐落在朦朧細雨間,清白相間的徽派建筑描繪著廉政的意蘊。退役士兵們在宿松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領導人吳考中的帶領下,細致觀閱著紀念館里的文物館內收錄的37位烈士資料、陳列的100余件歷史文物,一一訴說著羅漢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戰斗以及羅漢尖紅二十八軍、“大中華抗日救國軍”的紅色革命歷史。

  “羅漢尖上赤色茶,消食去火眾人夸戰爭歲月療傷痛,幸福年代健萬家。”在紀念館內的會議廳里,羅漢山村的朱留安書記又一次念出了這樣一首飽含烽火與激情的詩歌,為退役士兵們講解著羅漢山上從前的戰火。

  在以“重走紅軍路 再續魚水情”為主題的崗前教育會上,退役士兵們觀看了紅色文化和警示教育宣傳片。

  “草鞋簡陋、軍服單薄,紀念館里陳列的文物是革命先輩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精神的真實寫照,大家要在緬懷中感受廉潔從政的內涵與要求,在新的崗位上錘煉黨性修養,廉潔奉公,砥礪前行。”宿松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吳考中在會上如此強調。

  羅漢尖的山腳下,蜿蜒山路和層層蒼翠的隱秘中,藏匿著一個看似普通實則極不普通的山洞,山洞有一個飽含溫情的名字——思恩洞。

  18名退役士兵冒雨來到思恩洞前,聆聽著小山洞背后的大故事。

  1946年夏,年僅19歲的湖北紅安籍新四軍鄂東獨立二旅通訊員閔啟勝在中原突圍戰役中腿部中彈,被同樣在沖突中被打散的宿松縣羅漢山村周屋籍戰友吳宗貴所救。吳宗貴帶著受傷的閔啟勝頂著炎炎烈日、挨著饑餐露宿、冒著敵人搜捕,饑食果、渴飲泉,跋涉了三天三夜,來到了吳宗貴的家鄉——宿松縣黃家山,將他藏匿在這一方洞口,鄉親們為他送去食物和消炎的“陳紅茶加鹽水”,洞內生存3個月,閔啟勝方才脫險。

  為了告誡子孫后代永遠銘記羅漢山村鄉親們的恩德,2011年閔啟勝親臨羅漢山村,特意把當年藏身療傷的山洞取名“思恩洞”。

  “聽到紅軍戰士閔啟勝負傷受百姓幫助在此休養,年老時念念不忘當初回到羅漢尖報恩的紅色故事,我深刻感受到思恩洞里革命年代的軍民魚水情深,我是曾經的軍人,如今的人民,我將永葆軍人的愛民情懷、發揚百姓的擁軍情誼,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退役士兵華威說。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紅軍路口,細雨之間,退役士兵們右手握拳,錚錚立誓,這一幕,與百年以前的林彈雨中堅定不移的解放軍的英勇身姿完美融合。

  重溫入黨誓詞后,退役士兵們走上了紅軍路,在風雨中感受著解放軍的來時之路,困難卻堅定,艱險卻無畏。

  “重走紅軍路,既是向歷史致敬,也是傳承紅軍精神。先輩們頑強、無畏、團結,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從部隊退役到地方新的崗位上,我輩當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勇擔重任,發光發亮。”先輩們頑強、無畏、團結,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從部隊退役到地方新的崗位上,我輩當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勇擔重任,發光發亮。”從紅軍路上出來,退役士兵華威感慨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每逢退伍季,宿松縣都會組織一批退役士兵前往烈士紀念碑、紅色場館等場所開展教育活動,將紅色場所轉化為生動課堂,將紅色資源轉化為優質的教育內容,通過學習感悟革命先輩浴血奮戰、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歷史以及精神,強化賡續紅色血脈的擔當,助力退役士兵更好“轉身立業”。“春風化雨育桃李,潤物無聲灑春暉。”紅色資源正在成為宿松縣雙擁工作弘揚傳統的深厚土壤,雙擁工作的創新賦予了紅色資源新的生機活力,新時代宿松縣的雙擁實踐日益釋放出持續的、特有的魅力。(通訊員 徐晗)

責任編輯:楊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