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開出24項涉企法治服務清單
宿松融媒訊 為持續創優法治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服務企業的職能作用,宿松縣司法局緊貼熱點、緊扣重點、緊抓亮點,立足職能職責,把脈企業新需求,量身定制“涉企法治服務菜單”,擦亮親清·法務為企業護航品牌,實現企業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全覆蓋。
該清單明確了法治宣傳、法律服務、行政復議、矛盾糾紛調解等12個類別的24項個性化涉企法治服務事項,并就服務主體、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等進行了具體細化,有效推動涉企法治服務項目化、實質化、閉環化運作。
暢通“線上+線下”服務模式。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互聯互通,全縣各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應用“電商式服務”模塊,在12348安徽法網開通店鋪49個,上架公共法律服務產品217個。推進“互聯網+涉企法治服務”深度融合,依托12348安徽法網、皖事通APP、全國公證地圖微信小程序、7821148免費法律咨詢熱線等平臺,提供信息查詢、法律咨詢、業務辦理指引等“指尖上”公共法律服務,通過“一站式”線上服務平臺和“多元化”線下服務平臺,最大程度提升法治服務效能。
宿松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實體平臺設立了專門的民營企業法律服務區,溫馨舒適的辦公環境讓企業家感受到滿滿的服務誠意。圓桌上擺放的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冊、涉企政策解讀以及面對面的法律服務,讓民營企業家實實在在體驗到“法企同行”就在身邊。在縣經開區,因地制宜、因企制宜設立親清·法務黨建驛站——助企法律服務工作站,注重發揮黨員干警、黨員律師和黨員志愿者的示范帶頭作用,為司法行政機關服務民營企業搭建平臺,形成線上線下功能互補、相輔相成、融合發展的涉企法治服務新模式。
構建“多元+集成”服務體系。該局組建以分管負責人為團長,縣律師協會會長和相關股室負責人為副團長,部分黨員干警、骨干律師、公證員、行政復議人員、商調會調解員為成員的親清·法務團隊。
堅持以企業“全周期、超預期”為導向,謀劃涉企法治服務“一清單”“一類事”“一張網”,圍繞法治環境保障、企業治理結構、風險防范化解等方面內容,組織親清·法務團隊成員開展“進企送法、入企走訪、法治體檢”三大行動,深入項目工地、民營企業、工業園區、新業態、民生項目等重點領域和行業,通過實地走訪、座談討論、咨詢問答等方式進行法治體檢,梳理農民工維權案件和企業經營堵點、難點問題,按需服務、精準施策、對癥下藥開具“處方”,不斷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機制,引導企業就法律風險的事前積極預防、事中嚴格控制、事后主動補救三個階段強化應對措施。目前,服務企業40余家,舉辦法律講座20余場次,出具法治體檢報告15份。
此外,縣不斷健全企業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機制,在全市率先成立總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為涉企矛盾糾紛化解搭建良好平臺。
完善“高效+閉環”工作機制。“我們建立了民營企業家約見行政機關負責人制度,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和涉法需求,面對面了解企業法律需求,優化服務清單,提供法律建議,引導企業依法經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宿松縣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除此之外,該局還加強對涉企重大行政決策、行政規范性文件、政府合同等的審查力度,并加大涉企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力度,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對行政行為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堅決予以糾正。開展涉企行政執法“三書同達”制度,行政執法機關向違法企業制發《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同時,一并向違法企業提供《合規建設提示書》和《信用修復告知書》,全面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更好釋放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依法從速辦理涉企社區矯正對象因經營生產外出請假手續審批;依法辦理涉企社區矯正對象經常跨市縣活動請假手續,簡化請假程序,為企業發展和生產經營提供便利。
同時,該局還建立涉企法治訴求首問負責、快速響應、限時辦理、監督反饋、聯動處置的閉環解決機制,推動實現涉企法治訴求受理、轉辦、辦理、督辦、反饋、辦結全流程閉環管理,營造“政企”共建共享共贏的法治服務新常態。(通訊員 楊香梅)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