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打好“治水護水”組合拳,擦亮“水美宿松”新名片
宿松融媒訊 近年來,宿松縣以“十六字”治水思路為指引,不斷更新治水理念,系統推進流域治理,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河湖生態環境。
提質優貌 繪就幸福河湖宿松畫卷
樹木蒼翠、流水淙淙。山、水、村,凝聚成一顆顆璀璨的明珠。2023年,宿松縣完成黃大口水庫省級幸福河湖創建工作。黃大口水庫坐落于宿松縣華亭鎮黃大村境內,位于大別山東南邊緣地帶的二郎河支流-車馬河上游,水庫三面環山,風景秀美,始建于1958年,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城鎮供水等綜合效益的小型水庫,水庫集水面積36k㎡,設計洪水標準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100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74.81m,相應庫容740萬m3,校核洪水位76.54m,正常蓄水位70.60m。
2023年,宿松縣通過實施景觀提升工程,整治水庫周邊環境,對水庫壩坡進行平整綠化、美化,建設主題公園、生態停車場等,通過綜合治理,黃大口水庫呈現出一幅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幸福畫卷,面貌煥然一新,周邊群眾紛紛稱贊,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生活平臺更加舒適。
目前,宿松縣共建成省市級幸福河湖84處,黃大口水庫已通過市級初驗,待省級驗收,釣魚臺水庫省級幸福河湖建設工作正在全面啟動。
多措并舉 河湖生態環境加快復蘇
宿松縣以河湖為脈,以修復為路,大力推進安慶市龍感湖湖區水生植被恢復工程項目。本項目緊緊圍繞改善水生態環境為目標,以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為突破口。項目建成后對提升龍感湖水生態情況,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提升河道水質和生態環境,改善區域生態景觀,有效降低流域內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促進龍感湖湖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嘗試,為保障經濟快速發展提供生態基礎條件,對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該項目計劃投入資金1.78億元,下達一期工程投資3950萬元,目前已完成一期項目進度的95%,預計四月中旬完成全部實物工程量建設。
同時,該縣以河湖長制為抓手,推動河長制工作提檔升級,持續改善河湖水生態環境。完成全縣23個鄉鎮(街道)及華陽河總場、九成監獄管理分局河湖堤頂建房摸排登記3787處,結合鄉村振興和華陽河蓄滯洪區工程建設已實施110多戶拆遷。聯合太湖縣、望江縣、黃梅縣開展跨區域河湖聯防聯控專項巡查行動,共抓跨區域河流治理保護,聯合彭澤縣、東至縣、望江縣4縣共建長江中下游流域保護區域“一江兩省三市四縣”的“河長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促進上下游、左右岸協同共治。
科技賦能 河湖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宿松縣不斷加強數字智治,充分運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的科技手段,常態開展全方位、全覆蓋、全流域的河湖“體檢”工作,為河湖長制工作提供數據支撐。2023年,下達河湖交辦工作單30份,完成督促落實問題整改74處。其中督查整改歷史圩堤加高培厚問題23處,督促落實華陽河湖群突出問題攻堅戰專項行動問題整改9處;現場督查交辦落實“河湖四亂”問題整改6處。按期完成水利部下達的535處疑似問題遙感圖斑現場排查、復核及17處問題整改,完成省河長辦暗訪交辦突出問題整改1處。
引進“外援” 呼吁全民節水護水愛水
近年來,宿松縣依托重點時節抓宣傳,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科普日”等時間節點為契機,開展河湖管護知識科普進校園、進村莊、進社區、進企業“四進”宣傳活動,共計發放明白卡、一封信等宣傳單頁2000余份,進一步提高了廣大群眾的愛水護水意識,呼吁全民爭做“民間河長”,引導廣大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做好河湖管護工作,為治水護河添柴助力。
下一步,宿松縣將立足新發展階段,高標準推進美麗河湖和幸福河湖建設,實現美麗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級,構建“安全、生態、宜居、文化、富民、智慧”的全域幸福河湖,加快實現江河安瀾、河湖美麗、人水和諧,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奮力譜寫安徽水利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打造“三地一區”、建設“七個強省”提供更加堅實的水利保障。(通訊員 高燕)
責任編輯:楊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