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交警“一崗多責”構筑事故防線
宿松融媒訊 春運開展以來,在105國道宿松縣涼亭鎮至華亭鎮路段的4個重要路口,每天都能看到駐點執勤的交警,時而疏導車輛,時而給過往三四輪電動車尾部粘貼“嚴禁違法載人”標識,時而查糾過往二輪電動車不戴頭盔、機動車強超強會等違法行為的忙碌身影。此舉,只是宿松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三中隊在開展道路交通亡人事故預防攻堅戰中實行“一崗多責”構筑事故防線的一個縮影。
交警三中隊管轄的區域,地理環境復雜、道路交通管理戰線長,涉及5個山區鄉鎮和4個丘陵鄉鎮,共有78公里長的交通主干道,其中1條國道、2條省道,加之滬蓉高速出口設立在轄區華亭鎮,境內的車流量非常大,特別是隨著春運的到來,對于只有22名警力的三中隊來說,在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上將面臨著更大的考驗。
如何實現警力資源利用最大化?如何在做好春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時,又能夠切實做好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工作?交警三中隊主動作為,周密謀劃,結合區域實際,探索建立“一崗多責”勤務模式,將警力和裝備最大限度地投放到路面,確保高峰時段有警力疏導交通,平峰時段有警力查糾各類交通違法行為和開展“亮尾”行動,提高路面見警率和管事率。針對105國道沿線居民區多、路口多、往返車輛多的特點,在21公里沿線車流量大的4個路口分別設立路面執勤點,選派10名交警下沉到各執勤點,實行早中晚值守,承擔疏堵保暢、開展“亮尾”行動、查糾二輪電動車不戴頭盔和三、四輪電動車違法載人等工作職責。針對S249省道橫穿山區鄉鎮34公里沿線彎道多、坡度大的特點,安排4名交警下沉到山區,采取動態勤務模式,一方面時刻關注天氣變化情況,切實做好惡劣天氣提前預警、管制信息及時發布等工作,并及時與屬地鄉鎮、交通、應急等部門對接,提前落實路面防凍防滑等安全措施;另一方面加大路面巡查頻次,查漏補缺,對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落實針對性應對措施,及時消除路面各類安全隱患。除此之外,安排4名交警設立流動檢查點,對酒后駕駛、超員超載、涉牌涉證、強超強會等各類重點交通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整治,全力壓降各類交通違法行為。
三中隊隊長尹少平介紹說,在105國道設點建立“一崗多責”勤務模式,主要是因為春運期間出入國道的外地車輛更多,本地過往國道的二輪電動車和三、四輪電動車也更多,而騎行二輪電動車和三、四輪電動車的人,基本都是周邊鄉鎮的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他們普遍存在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騎行操作不規范、道路交通法規不熟悉等問題,在騎行過程中極易引發交通事故,所以下沉警力到路面,在做好疏堵保暢的同時,采取“宣傳+勸阻+處罰”相結合方式,集中查糾二輪電動車不戴頭盔和三、四輪電動車違法載人等突出違法行為,著力減少此類車輛交通事故的發生。
據了解,自1月26日開展春運工作以來,三中隊通過實行“一崗多責”勤務模式,共查糾二輪電動車不戴頭盔和三、四輪電動車違法載人等突出違法行為760余起,及時消除路面各類安全隱患23起,為維護春運道路交通安全、暢通奠定了扎實的工作基礎。(通訊員 孫春旺)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