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管家式”服務上線,讓民生幸?!吧郎亍?/h1>
宿松融媒訊 穩就業就是穩民生、穩發展。今年以來,宿松縣始終堅持把穩就業、保居民就業作為首要民生工程,以“貼心、細心、暖心”的“管家式”服務全力推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大局穩定、人民生活改善提供重要保障和持續動力,讓更多群眾端穩端牢手中的“飯碗”,實現民生幸福感不斷“升溫”。
“貼心”培訓,敲開技能成才之門。圍繞促進勞動者充分就業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聚焦產業發展方向及行業、市場、勞動者需求,通過“政策找人”,將免費就業技能培訓政策有針對性地推送給就業重點群體,使真正有培訓意愿的勞動者都能夠獲得政策激勵和引導,依靠技能實現就業創業,為鄉村振興集聚動力。緊盯企業用工情況,支持企業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提升企業員工技能水平和對企業的認同感,培養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像電工、焊工、養老護理員、育嬰員等,市場長期有用人需求,學會了這方面的技能,就意味著有現成的工作在等著他。學技術不花錢,學到手靠本事吃飯,這也是普通勞動者的一條好出路?!彼匏煽h人社局就業促進股股長石海峰說。2023年,全縣共完成職業技能培訓3800余人,其中農民工培訓2973人,新增培養技能人才907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15人。
“細心”服務,擦亮營商環境之窗。圍繞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服務模式。創新招聘機制,將招聘會從白天搬到夜間,從人力資源市場搬到休閑公園、購物廣場,拉近企業與求職者的距離,用夜市“煙火氣”為就業聚“人氣”。實施“互聯網+就業”服務模式,充分發揮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流量作用,開展網紅直播帶崗、就業創業政策直播宣講,讓求職者在尋找工作的同時及時獲取創業擔保貸款、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熱門政策。推出“私人定制”招聘服務,根據企業個性化需求制作探企訪崗視頻,帶領求職者“沉浸式”參觀企業,把“我說你聽”轉換成“我拍你看”,為求職者帶來全新的求職體驗,讓就業崗位更加直觀。定期走訪調研企業經營狀況、用工需求、人才服務等情況,了解企業在發展中存在困難和需要人社部門幫助解決的問題,用滿足企業需求的“細心”換取企業發展的“信心”。目前已舉辦“2+N”招聘活動134場,服務企業戶數2182戶,達成就業意向2703人。
“暖心”幫扶,鋪就脫貧致富之路。圍繞保障重點群體穩定增收不斷完善就業幫扶政策體系。支持經濟效益好、發展前景佳、社會責任感強的經濟實體,打造就業幫扶車間、就業幫扶基地等就業幫扶載體,吸納以脫貧人口為重點的群體就地就近就業。全縣現有就業幫扶車間53個,就業幫扶基地64個,帶動1326名脫貧人口就業。充分挖掘鄉村資源稟賦,引導農村合作社、生產經營大戶、家庭農場等經濟主體建設“宜業工坊”,激發脫貧人口增收的內生動力,增加其工資性收入。目前已認定“宜業工坊”105個,實現全縣 70 個脫貧村“宜業工坊”全覆蓋。加大對返鄉創業者的指導、培訓和資金支持力度,營造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環境。今年共計開展創業培訓360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9億元,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27.75萬元。對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兜底安置保潔員、護路員等鄉村公益性崗位1871人,兜牢規模性失業風險防范底線,
目前,全縣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7907人,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673元,同比增長5.6%,增幅位于7縣(市)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訊員 朱柳笛)
責任編輯:姚翠蘭
宿松融媒訊 穩就業就是穩民生、穩發展。今年以來,宿松縣始終堅持把穩就業、保居民就業作為首要民生工程,以“貼心、細心、暖心”的“管家式”服務全力推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大局穩定、人民生活改善提供重要保障和持續動力,讓更多群眾端穩端牢手中的“飯碗”,實現民生幸福感不斷“升溫”。
“貼心”培訓,敲開技能成才之門。圍繞促進勞動者充分就業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聚焦產業發展方向及行業、市場、勞動者需求,通過“政策找人”,將免費就業技能培訓政策有針對性地推送給就業重點群體,使真正有培訓意愿的勞動者都能夠獲得政策激勵和引導,依靠技能實現就業創業,為鄉村振興集聚動力。緊盯企業用工情況,支持企業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提升企業員工技能水平和對企業的認同感,培養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像電工、焊工、養老護理員、育嬰員等,市場長期有用人需求,學會了這方面的技能,就意味著有現成的工作在等著他。學技術不花錢,學到手靠本事吃飯,這也是普通勞動者的一條好出路?!彼匏煽h人社局就業促進股股長石海峰說。2023年,全縣共完成職業技能培訓3800余人,其中農民工培訓2973人,新增培養技能人才907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15人。
“細心”服務,擦亮營商環境之窗。圍繞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服務模式。創新招聘機制,將招聘會從白天搬到夜間,從人力資源市場搬到休閑公園、購物廣場,拉近企業與求職者的距離,用夜市“煙火氣”為就業聚“人氣”。實施“互聯網+就業”服務模式,充分發揮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流量作用,開展網紅直播帶崗、就業創業政策直播宣講,讓求職者在尋找工作的同時及時獲取創業擔保貸款、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熱門政策。推出“私人定制”招聘服務,根據企業個性化需求制作探企訪崗視頻,帶領求職者“沉浸式”參觀企業,把“我說你聽”轉換成“我拍你看”,為求職者帶來全新的求職體驗,讓就業崗位更加直觀。定期走訪調研企業經營狀況、用工需求、人才服務等情況,了解企業在發展中存在困難和需要人社部門幫助解決的問題,用滿足企業需求的“細心”換取企業發展的“信心”。目前已舉辦“2+N”招聘活動134場,服務企業戶數2182戶,達成就業意向2703人。
“暖心”幫扶,鋪就脫貧致富之路。圍繞保障重點群體穩定增收不斷完善就業幫扶政策體系。支持經濟效益好、發展前景佳、社會責任感強的經濟實體,打造就業幫扶車間、就業幫扶基地等就業幫扶載體,吸納以脫貧人口為重點的群體就地就近就業。全縣現有就業幫扶車間53個,就業幫扶基地64個,帶動1326名脫貧人口就業。充分挖掘鄉村資源稟賦,引導農村合作社、生產經營大戶、家庭農場等經濟主體建設“宜業工坊”,激發脫貧人口增收的內生動力,增加其工資性收入。目前已認定“宜業工坊”105個,實現全縣 70 個脫貧村“宜業工坊”全覆蓋。加大對返鄉創業者的指導、培訓和資金支持力度,營造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環境。今年共計開展創業培訓360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9億元,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27.75萬元。對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兜底安置保潔員、護路員等鄉村公益性崗位1871人,兜牢規模性失業風險防范底線,
目前,全縣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7907人,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673元,同比增長5.6%,增幅位于7縣(市)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訊員 朱柳笛)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