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拘留所:“三步走”談話機制助力“法治文明拘所”創建
宿松融媒訊 “文明執法 真誠幫教”“真情感化 無私幫教”“嚴格執法文明管理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走進宿松縣拘留所接待大廳,墻壁上掛滿了鮮艷的錦旗,每一面錦旗上面寫著的兩行大字都格外引人注目,而一個個大字的背后,不僅隱藏了一串串以人性化管理促“法治文明拘所”創建的溫情故事,還凝聚了全體監管民警為了踐行“三步走”談話機制而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收拘談話、入所談話、出所談話是宿松縣拘留所建立“三步走”談話機制的具體內容。今年以來,該所對收拘的每一名被拘留人均嚴格落實“三步走”談話機制,以便及時發現、控制、消除不利于監所安全管理的各類風險隱患。被拘留人入所執行拘留時,所里立即邀請辦案民警進行座談,詳細了解該被拘留人的具體案情、家庭狀況、心理狀況等情況,并安排駐所醫生同該被拘留人進行談話,詳細了解其身體狀況、精神狀況。對因案件存在社會矛盾的,因家庭問題或其他問題存在思想問題的,以及身體狀況、精神狀況出現問題的,都將其列為重點人員進行重點關注。入所談話須在被拘留人在入所后的24小時內完成,管教民警會向每一名被拘留人宣講法律法規和所里的各項管理規定,促使被拘留人能夠認真反省自己犯下的過錯,從而服從管理、主動接受教育。對重點人員開展入所談話,則根據收拘談話掌握的總體情況,圍繞其存在的風險隱患,落實針對性的談話、幫教措施,使之得到控制和消除。對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則啟動專題談話等措施,開展社會幫教并協助消除潛在的風險隱患。出所談話是對被拘留人出所前開展的最后一次談話,一般選擇在出所前一天,通過談話,徹底解開其心結,消除思想上、精神上存在的問題,達到執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今年5月,駐所醫生在對張某開展收拘談話中了解到,該人有多項既往病史,精神狀態不好,即將其納入重點人員進行關注。在張某要出所的前一天上午,巡控民警發現張某趴在床鋪上,萎靡不振,毫無精神。張某的不正常舉動,頓時引起巡控民警警覺,管教民警與駐所醫生對其詢問檢查后,準備將其送往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可張某執意不去,說自己只是肚子有點痛,明天就要期滿出所,熬過一個晚上就行了。拘留所負責人了解情況后,安排工作人員強行將張某送到醫院檢查。經檢查,系突發急性腸梗阻。主治醫生告知工作人員,張某病情嚴重,如果晚來兩個小時就可能造成腸穿孔,還會危及生命安全。
今年10月,蔡某父子在拘留所執行拘留期間,監管民警通過兩次談話,了解到蔡某父子對其觸犯法律的事情耿耿于懷,認為是同村的董某為了爭奪宅基地權屬而造成的,揚言出所后要報復董某,盡管民警多次對其進行了心理疏導,但蔡某父子仍無動于衷。為化解這一社會矛盾,拘留所邀請蔡某父子所在的鎮村干部協助公安機關開展化解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蔡某父子對董某產生的誤會和怨恨得到消除,兩人握手言和,成功消除了一起因宅基地糾紛可能引發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我們建立‘三步走’談話機制,目的是把好拘留所安全關,強化對被拘留人的法治宣傳效果,及時發現各類苗頭性風險隱患,并建立針對性舉措,使入所的每一名被拘留人真正受到教育,扎實推進‘法治文明拘留所’創建。”談起“三步走”談話機制在推動安全、法治、文明監所建設上所發揮的作用,宿松縣拘留所所長董飛飛一臉自豪。
據了解,今年以來,宿松縣拘留所共收拘被拘留人900人次,通過嚴格落實“三步走”談話機制,及時消除潛在的各種風險隱患240例,成功化解涉被拘留人社會矛盾17起,不僅完成了零事故、零投訴、零差錯的“平安監所”管理目標,而且收獲了被拘留人本人及其家屬贈送的6面錦旗和寄來的7封感謝信。(通訊員 孫春旺)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