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體育+” 跑出加速度
宿松融媒訊 6月10日宿松縣“快樂健身”社區運動會鄉村籃球聯賽暨千嶺鄉九姑鄉選拔賽、8月15日洲頭鄉第二屆“葡萄杯”籃球賽、9月30日二郎鎮快樂健身行動暨“慶國慶”男子籃球賽、高嶺鄉“和美鄉村”籃球交流賽,一場場以籃球為紐帶的比賽,增進了鄰里感情,促進了村民和睦,凝聚起更強的向心力。
近年來,宿松縣城鄉許多地方依托體育賽事的影響力,優化賽事方式,把籃球賽辦在鄉村、辦出農趣、輸出農味,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同時推動體育與旅游深度融合,展示當地旅游資源,豐富賽事旅游體驗。“體育+”成為助推旅游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前不久,適逢中國農民豐收節,復興鎮老岸社區大舞臺迎來了“強國復興有我之村級籃球聯賽”,有12支球隊參賽。家門口主辦球賽,本鄉本土小球星,深度沉浸新體驗,讓村賽喝彩不斷。
“一場球賽認識一座村莊”,越來越多的群眾賽事成為提升村莊形象與影響力的名片。據了解,老岸社區村級籃球聯賽共舉行35場,歷時一周,籃球場再次成為年度“網紅球場”,籃球聯賽猶如新時代居民新風文化生活的一頓“文化加餐”,即豐富了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又能增添“飯后余香”。
在宿松,“村BA”這一“村味”十足的體育賽事品牌效應逐漸顯現。
頻繁賽事的開展得益于全民健身組織體系的健全,數據顯示:2023年,宿松新成立兩個體育社團組織,截至目前,全縣擁有籃球協會、足球協會、羽毛球協會的體育組織32個,城鄉廣場舞100余支。依托體育社團組織,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2023年以來舉辦體育賽事活動近百余場。
最近幾年,宿松縣文旅體局積極實施全民健身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暖民心快樂健身行動,打造“15分鐘健身圈”。2023年已完成74個行政村和居民小區的健身設施維修升級任務,全縣所有村(社區)實現全覆蓋。建設一座口袋體育公園和15公里的健身步道。建設小型健身廣場16個,80%以上鄉鎮完成“三個一”工程建設。加強全縣體育場改造,實施體育館亮化、綠化、智慧化工程,改造了室內外籃球場地設施,對體育館部分健身設施進行提升改造,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宿松縣文旅體局每年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1600多名社會體育指導員,今年開展全民健身指導培訓8000多人,組織4萬人次以上的賽事活動。成功舉辦安慶市第九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健身氣功比賽。在今年參加國家、省、市各項比賽中,宿松運動選手在圍棋、足球、健身氣功、拔河、跳繩等項目獲得冠軍近十個。他們扎根基層,是群眾身邊的體育老師,為普及科學健身理念、提高運動健身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最近,宿松縣社會體育指導員、自行車運動協會主席沈亞平公益騎行事跡在安徽衛視體育新聞聯播頻道播出,迅速點燃網絡,成為體育達人。沈亞平一輛自行車,一頂安全頭盔,一身騎行服,10年時間,騎行運動幾乎占據了他全部的生活。他“環美麗中國”騎行了227天,全程28000公里,穿越了23個省市自治區,歷經二百多個日夜,途經一千多個城市。
“在推進快樂健身行動的背景下,沈亞平影響了100多位運動愛好者在縣城騎行,極大的激發了群眾的健身熱情。”宿松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干部唐建軍說。
宿松文旅體局努力加強“體育+”融合,與教育部門聯合,加強青少年和學校體育工作,每年聯辦中學生運動會,為省市輸送優秀運動員,2023年宿松籍手球運動員饒原源入選國家隊參加杭州亞運會。
“文旅體融合的加強,能夠更好地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培育中華體育文化,凝聚鄉村振興合力。”下倉鎮一位村干部說。在龍舟賽非遺訓練基地下倉鎮,每年舉辦黃湖龍舟賽,以賽事帶動旅游,比賽當日超三萬人次觀賽游玩,并被央視報道。龍舟賽不僅將節日氛圍感“拉滿”,更在特色民俗中“喚醒”鄉愁記憶、“煥新”時代烙印。龍舟寓意著平安、吉祥、團結、奮進,龍舟競渡、賽龍奪錦,既寄托了村民們祈龍賜福、風調雨順的美好愿景,也是一代代湖區人民團結奮進、拼搏爭先的精神寫照,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無限活力。
宿松縣積極落實科學健身指導中心建設任務,開展了“宿松縣科學健身指導中心”掛牌、器材設備采購等一系列工作,開展了1500人次的國民體質檢測工作。同時積極推動體育場館“低收費免收費”對外開放工作。縣體育館全年對外免費開放天數平均330天,平均每周對外開放56個小時,全年接待健身人數8萬余人以上,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學校寒暑假期間每天開放8個小時。外圍公共健身場地、器材場地配有燈光,全天免費對外開放。
2023年以來,宿松共舉辦、承辦各類賽事、培訓活動二十余場。推動建設學校體育設施“一場兩門、早晚開放”改造工程和對社會開放運營工作,在確保校園安全、維護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規范、有序地向社會開放學校場地設施,有效推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發展。
與此同時,豐富體育彩票供給,加強體育彩票供應管理,全力做好體育彩票發行銷售工作,更好滿足群眾需求。全縣現有56個銷售網點,截至目前,銷售額已達8000萬元,年底有望突破9000萬元,創歷史新高。
讓運動回歸自然,體育公園成為全民健身新載體。在宿松縣城,有一座濱水體育公園,占地面積21616平方米,內設兒童游樂場地、環形塑膠跑道、籃球場、五人制足球場、羽毛球場等體育健身場地。公園形態輕快,通過曲線變化出不同層次以設置各活動場所,每逢節假日,公園就成為異常熱鬧的運動場所。
“場所有無的問題逐步破解,數量大幅增長,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我們將努力出新招、亮實招,多舉措完善健身場地設施‘硬件’,數字化升級配套服務‘軟件’,打造各具特色的城鄉品牌群眾賽事,助燃全民健身熱火朝天。”宿松縣文旅體局局長吳輝說。(融媒體記者 司舜 通訊員 葉昉)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