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高清在线观看www_伊人久久亚洲美女图片_中文字幕欧美国产_精品日产一区2区三区黄免费

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熱點 > 部門 >正文

守一湖好水 護萬頃碧波

【 字體:    稿件來源: 融媒體中心、縣水利局  作者: 司舜 占松林   時間:2023-10-30 10:19:26   

  宿松融媒訊 秋高氣爽,漫步宿松黃湖之濱,大湖一望無際,碧波蕩漾,水草深處,魚兒三五成群,穿梭游弋;蘆葦蕩里,不時有水鳥翩躚而起,追逐打鬧。

  “黃湖美,碧水繞田圍……”一曲黃梅小調唱出了黃湖波光粼粼、風光旖旎的柔美風情。

  黃湖的美麗,是宿松縣堅持守一湖好水,護萬頃碧波的縮影。

  近年來,宿松縣水利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錨定河湖管理工作目標任務,精準壓實責任,綜合統籌施策,有力有序推進河湖管理工作落實落地。大湖保護與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宿松縣地處皖江之首、皖鄂贛三省結合部,為皖西南門戶。宿松境內四大湖泊,自西向東分別是龍感湖、大官湖、黃湖、泊湖,統稱為華陽河湖群,水面總面積776.4km2,居華東第一,全國第二。

  落實“河長制”促河長治

  “河長制”工作啟動以來,宿松縣及時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設置辦事機構,落實經費保障,先后出臺了多種工作方案及相關配套制度,設立了河長制辦公室,完成了河湖分級名錄,分級分段設立了河長,確定湖長制實施范圍、組織體系、管護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同時,建立了“一河(湖)一警長”“河長+檢察長”為核心的責任體系,為全縣河(湖)長制貫徹實施提供良好法治環境。截至目前,共有縣級總河長2名,縣級副總河長2名,縣級河湖長7名,鄉鎮級河湖長152名,村級河湖長243名。2023年1-9月,縣、鄉、村三級河長累計巡河達10146次。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我縣共完成水利部及省市暗訪交辦的各類“五清四亂”問題整改17個,完成歷史矮圩鏟除22處,恢復湖容2934.1畝。2022年完成水利部310處疑似礙洪圖斑問題核查及6處問題整改,印發實施堤頂民房遷建規劃,結合鄉村振興、華陽河蓄滯洪區建設分類推進,已實施遷建110多戶。2023年截至9月底,下達河湖“五清四亂”交辦函26份,督促落實問題整改63處;現場督查交辦落實“河湖四亂”問題整改5處;深化“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下發檢察建議書2份,共開展聯合督查3次;按期完成水利部下達的535處疑似問題遙感圖斑現場排查、復核及16處問題整改,完成省河長辦暗訪交辦突出問題整改1處,完成了市縣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1處,有力保障了河湖行洪安全和堤岸安全,為河湖生態環境保護筑牢了安全屏障。

  將“聯合體”變成“大合唱”

  情感聯誼與工作聯動互促,唱響大湖治理品牌。宿松縣龍感湖與湖北省黃梅縣實現水域共享,健全常態化監督管理合作機制是雙方共同心愿,也是成功實踐。兩縣簽訂了《龍感湖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控協議》及《共建美麗龍感湖合作框架協議》,建立跨省聯合湖長制。泊湖與鄰縣望江、太湖水域共享,三地河長辦建立了泊湖聯合湖長制,常態化開展聯合監測、聯合執法、聯合巡湖行動,并根據屬地管理原則,明確各自水環境保護責任區域,落實轄區內的水污染整治工作,進一步推動了跨區域的聯防聯控。

  2020年,宿松完成了四大湖泊管理范圍的劃定及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工作,2022年完成了河湖健康評價及新的“一河湖一策”編制實施工作。同時,嚴格規范管理涉河湖建設項目,加強對涉河建設項目的監管力度,規范涉河建設項目的審批程序,強化事前、事中過程管理。遵循確有必要、無法避讓、確保安全的原則,嚴把受理、審查、許可關,嚴禁未批先建、越權審批、批建不符。2022年以來,共開展河湖專項巡查80次,審批涉河建設項目7起。

  宿松地處大別山南麓,山川縱橫,河流密布,為此水利部門持續推進生態治理修復建設。2019年以來,先后實施了二郎河、涼亭河等中小河流域治理及北浴河、長溪河等生態小流域治理及黃湖、下倉河湖聯通及淤泥綜合利用工程建設,工程總投資近10 億元。目前,正在實施總投資38億余元的華陽河蓄滯洪區工程建設和6950萬元的龍感湖湖區水生植被恢復工程項目。維護穩定與保護生態并重,共護大湖碧水安瀾。據水利部門負責人介紹:宿松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控,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推廣以稻漁綜合種養為主的健康養殖技術,大量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全面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鄉鎮生活垃圾轉運、縣級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村莊清掃保潔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如今的大湖真的大變樣了,過去的黑臭污水湖變成了水清湖暢,岸綠景美,成了俺農民百姓茶余飯后遛彎的好地方。”一直居住在大官湖邊的75歲的村民張家林,見證了眼前生態環境的起伏變化,感慨萬千。

  大河大湖是宿松的優勢資源,為營造濃厚宣傳氛圍,水利部門通過“世界水日、世界水周”,“水法宣傳月”等活動,向沿線居民發放河湖管理與保護等水法律法規相關宣傳資料,知曉河湖管理范圍傾倒垃圾等危害物侵害水質污染的危害性,引導廣大群眾切實增強對保護河湖、水源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自覺參與河湖保護中來,干群攜手切實做到“守河有責、守河擔責、守河盡責”,逐步形成“共抓、共管、共治、共享”的工作機制,在還水于民中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民安樂”的治理目標。

  “清除劑”破解大難題

  宿松縣在推行河湖長制工作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河長制是推進河湖管理工作的“利劍”,是解決水環境難點、痛點、堵點的“清除劑”,大湖治理取得寶貴的成功經驗。

  全縣上下超前謀劃,摸清底數;強力推進,集中攻堅;長治長效,分年實施。據了解,宿松縣構建了層級清晰、責任明確、推進有力的縣鄉村三級河湖長組織領導體系,尤其是矮圩清退,形成縣級河湖長抓總,鄉村河湖長抓實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各級河湖長和相關責任單位共同破解歷史難題。

  沿湖群眾一直錯誤認為非法圈圩是理所當然,改變這種錯誤觀念和生產生活習慣,首先是在宣傳教育上著力,強化對沿河沿湖群眾的宣傳教育引導,廣泛宣傳河湖管理法律法規,讓沿湖群眾支持非法圈圩的鏟除,積極主動參與到河湖保護中來;再就是宣傳禁捕退捕、漁民上岸就業幫扶等政策,積極引導沿湖群眾進城務工,多種形式增加群眾經濟收入,使傳統漁民主動上岸、主動就業,不依賴湖面經濟,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產生活習慣。

  宿松縣摸底登記圩堤多、長度長,面積大,既有人民群眾長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傳統觀念的影響和歷史遺留問題的原因,但也有日常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全縣樹立“一盤棋”思想,加強日常管理,認真落實和抓好“四個嚴禁”,嚴禁對1988年以后圈占的圩堤進行加高培厚;嚴禁未經批準在河湖管護范圍內新建任何建筑物、構筑物;嚴禁對堤防管理范圍內農民祖居房原址重建、改建;嚴禁非法采砂。同時強化部門聯動,各責任單位改變傳統單打獨斗的工作局面,對重點難點問題及時進行會商,對各類涉湖涉河的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形成河湖管理工作強大合力。

  目前,宿松縣總投資2.1億元的大湖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工作全面完成,流域污水收集主管網和集鎮污水處理廠全部完工投運;總投資6.83億元的華陽河湖群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修復項目順利實施,其中安徽省最長跨湖特大橋——黃湖大橋已建成通車,黃雀畈濕地公園一期建設基本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實施。同時,大湖保護和生態利用管理體系已經建立,發展“以漁凈水、以漁抑藻”的生態漁業,2023年生態漁業經營管理正在進行,湖區技防設施建設和漁港碼頭建設已經啟動。(融媒體記者 司舜 通訊員 占松林)

責任編輯: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