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萬畝再生稻奏響“豐收曲”
宿松融媒訊 時下,宿松縣7.5萬畝頭季再生稻先后進入收獲期,種糧大戶正搶抓晴好天氣,將收割的稻谷裝車、轉運,確保顆粒歸倉。
日前,筆者來到位于宿松縣程嶺鄉喬木村青香組的再生稻種植基地,金黃色的稻田一眼望不到頭,一串串顆粒飽滿的稻穗在秋陽的映照下耀眼奪目,4臺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一茬茬再生稻源源不斷地卷入收割機,割稻、脫粒、裝車一氣呵成。
看著一輛又一輛滿載稻谷的車輛從田里開出,再生稻種植大戶石劍明眼里滿是喜悅。今年,石劍明在基地里共種植了300畝再生稻。石劍明說,因為天氣好、品種好,加之管護到位,今年頭茬再生稻的平均畝產量能達到600公斤,與2022年相比,平均每畝至少要高出40公斤,且今年的再生稻價格要比去年高,一斤要高出0.06元?;貜?月23日開鐮收割以來,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技術員每天都要來到這里,現場指導收割工作,加強二茬管理,確保第二茬再生稻高產穩產。
宿松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廖偉介紹說,在再生稻頭季進入收獲期以來,農業站每天都要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全縣各鄉鎮,協助屬地農技站工作人員,指導再生稻種植大戶適時收割頭茬再生稻。收割再生稻非常有講究,如果割遲了,就會影響到第二茬的穗芽生長。不僅如此,在收割前一個星期,還要指導農戶為再生稻追施尿素,也叫“催芽肥”,這是為了給收割后的第二茬再生稻稻樁提供生長的養分。在收割頭茬再生稻時,要為每株再生稻保留35至40公分左右長的稻樁,這樣有利于第二茬再生稻得到正常生長,同時還要將稻草全部粉碎性還田。
筆者在宿松縣高嶺鄉楓林村汪屋圩再生稻種植基地看到,在收割機收割后的稻田里,只剩下一片整齊的稻樁,每一株稻樁上面都長出了一根根嫩綠的葉芽。原來,高嶺鄉再生稻種植大戶汪旺水在農技員的精心指導下,已于8月18日前將種植的700畝頭茬再生稻全部收割完畢,并為第二茬再生稻的正常生長提前做足了肥水管理工作。
“首次種植再生稻,因不懂技術,在收割頭季稻時,稻樁留得太低,導致再生稻二茬出穗營養不夠,產量較低。今年,在農技人員的現場指導下,他將收割的稻樁保留在35厘米,減少稻樁過低導致的營養浪費,為再生稻二茬增收提供了技術保障?!蓖敉钣懈杏|地說。
哪里有大面積收割再生稻的場景,哪里就有農技人員蹲點指導的身影。在宿松縣農業農村局的大力引導和扶持下,該縣再生稻種植總面積已擴大到7.5萬畝,5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發展到350家。為確保今年的再生稻實現高產穩產,宿松縣農業農村局建立農技人員定點聯系服務制度,自8月10日起組織120余名農技人員深入全縣再生稻種植基地,包村聯戶,開展技術指導培訓,為廣大種植戶提供技術保障。
馬達的轟鳴聲與稻谷的沙沙聲,以及農技員與種植戶的交談聲為宿松縣再生稻的收割季共同奏響了“豐收曲”。據了解,今年,宿松縣共有260臺聯合收割機投入到再生稻頭茬的收割之中,收割期將持續到8月底結束,預計全縣再生稻頭季可出產優質稻谷45000噸。(通訊員 孫春旺 朱全保)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