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償捐獻文物 盡顯桑梓情懷
宿松融媒訊 2023年4月宿松縣文物局發(fā)布了《宿松縣文物征集公告》,從當日起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社會流散文物。
《宿松縣文物征集公告》一經(jīng)定稿,考慮到網(wǎng)絡傳播覆蓋面廣、速度快、受眾多、影響范圍大、實施效果好的優(yōu)勢和特點,立即在宿松縣人民政府網(wǎng)、宿松新聞網(wǎng)、宿松先鋒網(wǎng)、宿松文博網(wǎng)等各大官方網(wǎng)站發(fā)布,同時縣內(nèi)的宿松世紀網(wǎng)、宿松論壇等自媒體紛紛進行轉(zhuǎn)發(fā),加大了社會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大宣傳覆蓋面,形成人人知曉、人人關注的濃厚氛圍,為文物征集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截至7月底,我們收集對接各類文物征集信息60余條,收到捐獻文物14件(套),并對捐獻的文物登記造冊,記錄捐獻人、類別、年代、數(shù)量、基本狀況描述等信息?!彼匏煽h文旅體局黨組成員、縣文保中心(博物館)主任石成文說道。
為做好文物征集工作,充實館藏,提升陳列展示水平,近日,宿松縣博物館工作人員一行聞訊前往宿松縣長鋪鎮(zhèn)曾先生家,當面接洽文物捐獻事項。
博物館工作人員一行向曾先生介紹了此次文物征集的范圍、方式、意義等,曾先生則向博物館工作人員展示了他收藏的漆木器、瓷器、陶器、書畫等藏品。隨后雙方坦誠布公進行溝通、交流,曾先生同意無償捐獻部分器物,涉及陶器、瓷器、銅器等共8件(套),而這是曾先生又一次的愛心善舉,對充實館藏,提升陳列展示水平,豐富博物館歷史文化的內(nèi)涵有著重要支撐作用。博物館工作人員對曾先生的愛心善舉表示贊賞和感謝,也誠望熱心公益事業(yè),關心文博發(fā)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踴躍捐獻,并歡迎提供相關線索。
“我常年在廣東一帶打拼,現(xiàn)在打算回宿松定居,想把自己收藏的一些文物捐獻給家鄉(xiāng)的博物館?!痹谡劦阶约壕璜I文物的初衷、想法時,曾先生表示曾有外地一家博物館開出豐厚條件,讓他把文物捐獻給他們,但自己拒絕了人家,“文物是歷史的最好見證,博物館則是文物最好的歸宿。想通過這些文物讓更多的人了解家鄉(xiāng)歷史,樹立文化自信,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情懷?!?/p>
文物鐫刻著歷史記憶,承載著地方的文化,是一個地方歷史發(fā)展的有力實證。私人捐獻,實現(xiàn)私人記憶向公共記憶的轉(zhuǎn)化,對我縣民間文物的收集與保護起到了積極帶頭作用,必將為我縣館藏文物的豐富和文明縣城的創(chuàng)建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曾先生的無償捐獻為博物館的文物工作注入了正能量,不僅體現(xiàn)了他對傳承、弘揚歷史文化的責任與擔當,也反映了民間保護文物的意識提高。”宿松縣文物保護中心(博物館)副主任齊曉榮表示,“希望文物捐贈者的愛心善舉能夠喚起全社會對文物保護的熱情,增強社會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激勵更多的社會各界人士投身到文物保護的行列中來,踴躍捐贈文物,讓文物得到妥善保管、利用和‘活’起來。”
近年來,群眾的文物保護和傳承意識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主動聯(lián)系博物館,表達捐獻文物的意愿,博物館已經(jīng)成為社會流散文物最好的歸宿地。宿松縣博物館誠望熱心公益事業(yè)、關心文博發(fā)展的社會各界人士積極行動起來,踴躍捐贈文物,共同肩負起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任,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yōu)秀成果,讓文物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宿松故事,助推宿松文博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為加快建設現(xiàn)代化美好宿松貢獻文化力量。(通訊員 劉曉斌)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