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文化館:借非遺之風 揚文化之帆
宿松融媒訊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我們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也能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加大非遺保護力度,凝聚行業奮進力量,縣文化館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以便更好地宣傳展示保護傳承成果,增強全民保護傳承意識。
5月30日,縣文化館開展“少年兒童心向黨·巧手剪開幸福花”——慶“六一”宿松非遺“剪紙”進校園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們了解宿松非遺,增強學生對非遺的保護意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中,學生們帶著好奇與激動之心,認真跟老師學習剪紙,并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感受非遺所帶來的快樂。
6月9日,縣文化館舉辦“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2023年非遺圖片展,努力將非遺融入生活,厚植人才沃土、傳承后繼有人,這是全社會的期盼,也是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遺的重要基礎。活動現場,還請到了文南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余杞敏,現場講解國家級非遺文南詞,讓更多市民了解非遺,共享非遺魅力,掀起非遺熱潮。
6月10日,“大地歡歌·美好安徽”全省鄉村文化活動年“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第三屆宿松民歌展演暨“皖松雞公山辣椒”采摘季在二郎鎮雞公山成功舉辦。大家利用非遺進行文藝創作,讓宿松民歌的多種表演形式獲得聽眾青睞,舞蹈的獨特魅力也同樣深入人心。
非遺的魅力源于歷史悠久,非遺的生命力在于傳承創新。近年來,我縣加大力度保護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真正助力非遺文化發展繁榮,讓其在新時代的舞臺上大放異彩,揚帆起航。(通訊員 韓燁)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