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夏收正當時 28萬畝小麥喜獲豐收
宿松融媒訊 麥浪滾滾,金穗飄香。目前,宿松縣28萬畝小麥迎來豐收季,廣大糧農搶抓晴好天氣,組織機械加緊搶收,確保夏糧豐收。
這幾天,宿松縣的小麥相繼開鐮收割,復興鎮是宿松縣的小麥主產區之一,記者在復興鎮江心洲集中連片冬小麥種植基地里看到,這里的小麥麥穗鼓脹飽滿,放眼望去,麥田一片金黃。一臺臺大型收割機在一片片金黃的麥田里來回穿梭,呈現出一派繁忙豐收的景象。“我今年種了1500畝的小麥,叫了十臺收割機收割,大概三天把它搶收完。畝產大概在八九百斤左右,今年收成還可以。”復興鎮潤田家庭農場農場主朱咸明高興地說道。
得益于復興鎮地勢平坦的優勢地理條件,小麥種植實現全程機械化。各地充分利用間歇晴好天氣開展小麥機收會戰,同時,宿松縣農技人員活躍在田間地頭,開展各項助農服務,為農戶提供農業生產技術服務,協調解決小麥搶收中出現的困難,為夏糧生產保駕護航。“復興鎮今年小麥種植面積8萬多畝,比去年增加了近1萬畝。通過我們農技站田間測產,今年小麥的畝產800多斤,跟去年基本持平,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宿松縣復興鎮農技站副站長龔金河介紹道。
同樣,在安徽省農墾集團華陽河農場有限公司小麥種植基地,多臺大型收割機全程機械化作業,搶收夏糧,確保顆粒歸倉。收割小麥的同時,小麥秸稈也就地粉碎還田,為后續糧食生長提供有效養分。
“我們第三農業分公司小麥播種面積1500畝。從種管到收,全程使用機械化。今天我們投入收割機14臺,按照這個速度,預計兩天時間可以全部收割完畢。我們一年種植兩茬作物,一麥和一豆。收割完之后,我們立即轉段開始播種大豆,預計6月5日之前可以全部播種完畢。”安徽省農墾集團華陽河農場有限公司第三農業分公司黨支部書記兼經理石野兵告訴記者。
為了提高農田綜合利用價值,華陽河農場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小麥+大豆”輪作種植模式,糧食產量和種植效益得到了雙提升。“華陽河農場公司今年種植小麥2.2萬畝,預計總產1萬噸,是華陽河農場小麥種植歷史上又一個豐收年。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我們認真做好科學種田、認真選用良種、做好測土配方施肥、抓好田間管理,提高播種質量,切實做好一噴三防,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安徽省農墾集團華陽河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生產部部長汪永華說道。
據了解,宿松縣今年小麥種植面積28萬畝。宿松縣農業部門積極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農民做好收獲期田間管理工作,同時組織自有和跨區作業千余臺小麥收割機參與麥收會戰,確保小麥顆粒歸倉。“宿松縣今年小麥播種面積近28萬畝,預計總產9.5萬噸,已進入收購高峰期。為保證小麥顆粒歸倉,縣農業農村局成立技術指導小組,奔赴麥區指導農戶及時搶收。到目前為止,已完成收割近六成,預計月底全部完成收割任務。”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站站長朱全保介紹道。(融媒體記者 劉正平 程石欣)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