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高清在线观看www_伊人久久亚洲美女图片_中文字幕欧美国产_精品日产一区2区三区黄免费

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熱點 > 部門 >正文

高凱:“黨建+公益”成就別樣人生

【 字體:    稿件來源: 縣司法局  作者: 楊香梅   時間:2023-04-28 17:42:01   

  宿松融媒訊 人的一生,總要做幾件有意義的事。

  在宿松律師群體中,有這樣一個人,法庭上為弱勢群體伸張正義他聲音響亮,公益法治宣傳活動他身影忙碌,服務民營企業他行動在先,民間公益活動現場他樂此不疲……他是一名黨員律師,是普法志愿者,是市級人大代表,是宿松義工,他就是安徽皖松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副主任高凱。

  2010年1月,宿松首家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掛牌成立。高凱不負重托,擔任黨支部書記,率先垂范,帶領支部一班人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渠道,宿松律師黨建工作由此逐漸邁入規范化軌道。其所在黨支部先后獲評中共安徽省司法廳委員會“律師基層黨組織示范崗”稱號、市級“雙比雙爭”先進社會組織黨組織稱號,他個人也被授予“全省律師黨員示范崗”“全省律師行業優秀共產黨員”“首屆安徽優秀公益律師”光榮稱號,多次被評為縣級優秀共產黨員。

  從業十幾年來,高凱始終胸懷大局,牢記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為當地重大經濟社會活動建言獻策,積極投身公益法律服務,踐行律師社會擔當。在縣委常委會上,他從容自信宣講《信訪工作條例》;在天然氣市場整合工作中,他無償出具法律意見書,為政府依法決策提供法律支持;在為求助群眾提供免費咨詢的現場,他總是面帶微笑耐心答疑解惑。

  帶著一種使命,帶著一份堅持,他組織黨支部的其他黨員律師走進機關、走進企業、走進鄉村、走進社區、走進學校,開展公益普法宣傳活動。在安徽省律師協會的陳列室內,至今還收藏有他開展“法治扶貧夜校”活動的現場照片。

  今年3月,在宿松縣“親清·面對面”涉企法律法規培訓會上,高凱應邀為228家企業代表和各鄉鎮、街道經辦業務人員作涉企法律法規講座。高凱以公司常見的法律風險防范為切入點,側重合同訂立、企業治理、勞動合同、知識產權保護、企業家涉刑事法律等風險點,就企業如何防范風險現場“支招”。會后,一名企業家緊緊拉住他的手說道,“高律師,你說的都是我們企業經常碰到的,感謝你及時的提醒。”并邀請他安排時間到企業再次作專題法治輔導,他欣然應允。

  自2010年開始,高凱就積極參加民間志愿服務。2011年初,作為宿松縣首家正式注冊登記的民間公益組織——縣義工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他的組織和推動下順利召開,會上,他當選為會長。如今,縣義工協會成為宿松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而他,仍然擔任該組織的免費法律顧問,繼續為協會的規范有序發展出謀劃策。

  2016年,一場洪災突如其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面臨極大危險。危難時刻,他挺身而出。7月23日,參與組織各界民間人士218人,奔赴匯口西湖圩加固堤壩2.3公里,與當地政府、民眾、解放軍戰士一起譜寫了保衛家園的壯麗之歌,開啟了民間組織參與應急救援的先河。

  災情過后,他意識到,民間志愿服務需要聯合,需要資源共享,需要專業化隊伍。為此,他與幾名志愿者自費奔赴廣東、深圳,考察學習發達地區志愿服務組織的先進理念和管理經驗。結合宿松當地水面大、水域復雜的特點,2018年,他作為發起人之一,成立了宿松志愿者聯合會、宿松志愿者藍天救援隊并擔任秘書長,推動本地各民間公益組織單獨或聯合開展活動,打造專業水域救援志愿服務隊伍,每年開展“防溺水宣傳進校園”宣講,四川茂縣、九寨溝地震、廣東“山竹”臺風、陽春洪水災區、本地內澇群眾轉移,都有宿松藍天救援人的身影。如今,宿松藍天救援隊也發展成為省內民間志愿專業救援的一張名片。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一時之間,人心惶惶、抗疫物資匱乏。高凱和志愿者朋友們,第一時間發出倡議書,號召廣大志愿者積極參與抗擊疫情。在愛心企業和人士的幫助下,迅速籌措資金28萬余元,采購了大批口罩、防護服等物資,送到抗疫一線,極大緩解了本地抗疫物資匱乏的現狀。封閉區的消殺、生活物資的采買、秩序的維護……他和他的伙伴們不遺余力,發揚志愿服務精神,有一份光、發一份熱。

  “宿松縣崗位學雷鋒標兵”“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個人”“義工之星”,一張張榮譽證書,是對他的肯定和鼓勵。“這些只代表過去,我思考的是,下一步,如何把律師的社會責任擔當更好地融入公益服務,打造宿松律師公益品牌。”高凱如是說。在高凱的影響下,宿松縣已有多名黨員律師加入各個民間公益組織的管理層,用他們的熱情和專業技能,默默弘揚著志愿服務精神。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高凱和他的小伙伴們,將一如既往踐行“人民律師為人民”的服務理念,持續深入開展送法進企業、送法進村居、法治體檢、普法宣講、法律援助等公益志愿服務活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在為民實踐活動中彰顯初心、擔當作為、勇毅前行。(通訊員 楊香梅)

責任編輯: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