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司法局“三點”聯動推動“合事點”黨建工程建設
宿松融媒訊 為進一步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探索人民調解工作新思路,今年以來,宿松縣司法局深挖本地歷史文化資源和鄉賢調解內涵外延,將安徽省司法廳部署推廣的“百姓評理說事點”進行本土化融合,推進“合事點”黨建工程建設,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宿松得到更好地創新發展。
“點”隨人設。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合事點”布點調研與建設指導,以“便民利民”為根本,把點設在文化廣場、集貿市場、村(居)民活動中心等人群聚集地和矛盾糾紛易發地,同時以歷史底蘊為載體,將百姓熟知的人文典故融入到“合事點”建設中。目前已依托鄉村法治文化廣場、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休閑長廊、百年古樹、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古烽火臺等現有陣地,部署建設“合事點”6個。
因“點”制宜。根據每個“合事點”建設基礎,不斷完善平臺建設,實現“合事點”內容創新、功能多元。每個點均做到標識牌、工作流程、制度職責統一懸掛,確立了建設一個陣地、培育一支隊伍、形成一套制度、建有一個聯心室、懸掛一塊標牌、設置一本臺賬、配備一個意見箱、張貼一個公告欄、設立一個圖書角、發放一張服務卡的“十個一”建設標準,創建了“干部問事、群眾說事、集中議事、及時辦事、定期評事”的“五事”工作機制。
以“點”帶面。重點圍繞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根據民生訴求、階段性矛盾糾紛特點、群眾法律需求,落實“合事點”定期排查制度,按照“一周一排查、半月一研判、一月一上報”的頻次,開展風險隱患預防與整治。同時依托鄉鎮、村(社區),逐步建立信息員、調委會、司法所、派出所、基層法庭以及各相關部門相互銜接配合的聯動工作機制,做好調解、普法、法律服務以及鄉村振興等“結合”文章,實現公共法律服務由“散”到“聚”的轉變。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的3個“合事點”共收集民情信息20余件,解決問題10余個。(通訊員 賀燕)
責任編輯:楊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