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小麥赤霉病防控,確保夏糧豐產豐收
宿松融媒訊 今年我縣小麥種植面積27.1萬畝,居安慶市之最。加之小麥赤霉病田間菌源量高,赤霉病子囊孢子釋放高峰期與早中熟小麥抽穗揚花期吻合度高,小麥赤霉病存在大流行風險,防控任務重、壓力大。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切實保障我縣夏糧豐產豐收,自3月上旬以來,以分管副縣長為指揮長的宿松縣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指揮部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積極應對,通過多種舉措緊抓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
加強監測,準確預報預警。縣植保站技術人員堅持每周一次系統調查的同時,增加面上普查次數,在赤霉病發生防治關鍵時期,每兩天進行一次踏查,密切注視小麥赤霉病發生動態,及時發布病蟲情報,指導種植戶科學防治。
廣泛宣傳,營造防控氛圍。自3月中旬開始,充分利用現場會、培訓班、宣傳條幅、微信工作群、應急廣播、宣傳車、明白紙和包村聯戶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普及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小麥赤霉病防控技術培訓7場次,培訓280余人次,在小麥生產鄉鎮懸掛防治標語橫幅35條,出動宣傳車64車次,發放技術明白紙8000份,出動技術人員360人次以上。
精準指導,實行科學防控。成立三個小麥赤霉病防控技術指導組,分片下鄉,開展網格化指導服務,根據小麥生長情況開展分類指導,推薦高效對路農藥,指導督促小麥種植戶抓住防治關鍵技術,做到“見花打藥”,科學防控,推廣“二次防治”。
群防群控,推廣統防統治。4月2日,縣農業農村局在復興鎮召開了小麥赤霉病統防統治現場會,示范帶動小麥種植戶開展小麥赤霉病統防統治。同時,在復興鎮開展激健與不同藥劑混配減量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試驗示范,篩選高效安全農藥和助劑。
以點帶面,推動綠色防控。在復興鎮、匯口鎮、洲頭鄉3個小麥主產鄉鎮各設立1個小麥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區,每個示范區輻射推廣面積10萬畝,示范推動以小麥赤霉病為主的小麥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在我縣的應用,促進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
截至4月17日,全縣小麥赤霉病累計防治面積54.2萬畝次,全部實現二次防治。下一步,我縣將認真做好小麥赤霉病定案調查,總結小麥赤霉病防控經驗,同時繼續做好小麥赤霉病防控后續工作,保障夏糧高質量豐產豐收。(通訊員 余兵)
責任編輯:楊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