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住建局:為民辦實事 件件暖人心
宿松融媒訊 今年以來,宿松縣住建局以民生為中心,以項目為抓手,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切實為民辦實事,讓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成色更足。
經開區安徽普崗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因主供水管徑小,導致供水不足,接到企業訴求后,為徹底解決企業以及周邊居民用水水量水壓不足問題,縣自來水廠作為項目實施單位,快速推進東擴區供水改造工程,并迅速啟動管線施工前期工作。
這是宿松縣住建局為企業解決發展困難眾多實事中極其普通的一件,也是宿松縣住建局踐行“一改兩為五做到”的縮影。為民辦實事,件件暖人心。
“每天早晚都來這里走一走,是我每天都要做的事。”縣城袁北小區居民吳強贊不絕口的,是錢家山綠道,這條蜿蜒在縣城山間的綠道,已經成為很多居民每天的“打卡地”。
隨著綠道建設的逐步推進、品質逐步提升,綠道已經逐漸融入無數像吳強一樣的百姓生活中。
錢家山綠道,全長2.35公里,半繞錢家山東南西三方,沿釣魚臺渠道而建。道路鋪設彩色瀝青,兩旁遍植綠被花木。中途設有路燈座椅,休閑廣場。渠道溝用石頭護坡,修葺一新。人們早晚徜徉于此,跑步遛彎,跳舞騎行。
曾經一段時間,黑臭水體讓附近居民苦不堪言,今年,縣政府投資2300萬元,由縣住建局組織實施釣灌渠城區段綜合環境改造工程,對3.8公里渠道沿線建設截污干管,對原有綠道進行美化提升。
“在實現居民獲得感上,綠道將繼續做加法,通過綠道建設,挖掘和展示文化特色,將綠道與文化傳承共融,讓綠道與城市發展共贏。將一條條品質過硬、經久耐用、實用舒適的綠道成品交到老百姓手中。”宿松縣住建局干部余恒說。
在城墻南路附近,一條近百米長的水溝,砌上蓋板,污水接入城市管網。過去,這條水溝臭氣熏天,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生活。今年,縣住建局把臭水溝改造列入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進行清淤治理后,昔日的臭水溝已不見蹤影,解決了居民的一大煩心事。
居民楊娟娟每天在這里跑步,她說:“封起來以后,蚊子也少了,晚上在家門口走一走,沒有臭味,很是舒服。”
污水處理關系到居民日常生活。今年,住建局將縣城污水提質增效建設工程作為6個新開工項目之首,總投資額將超過5.7億元,梳理城區管網,建設健全城區雨污排水系統,分步推進城區市政道路、居民小區、機關單位排水管網雨污分流。開年之后,縣住建局委托專業檢測機構,16個班組正在加班加點,對城區雨污排水管網進行清淤檢測,下一步將根據檢測報告,實施管網修復,整治病害和錯接漏接混接。
在宿松縣污水處理廠,走進廠內,樹茂草綠,環境優美,生活污水經過沉淀、進水調節、生物處理、消毒除臭、達標排放等流程后,化為清流。目前,全縣日均可處理污水三萬多噸。
“污水處理關系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將污水處理好,就能有效改善居民的居住、衛生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以前,尤其是老城區,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到處漫流,居民叫苦不迭。如今,縣城到處是碧水悠悠、草木豐茂,呈現出一幅河暢、湖清、水凈、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
在處理污水的同時,另一項民生實事——老舊小區及背街小巷改造也都在快速推進。縣住建局緊盯群眾所急、所盼,最困、最愁之事,對癥下藥、直擊“痛點”,今年,3個老舊小區改造即將開工建設,同時對10余個老舊小區開展了前期工作謀劃,逐年組織實施。縣住建局根據群眾訴求、文明創建、城市維護維修要求,實施推進工程項目14項,總投資1625萬元。完成了利民巷道路拓寬及排水改造工程、雙井巷道路排水改造工程、火車站室外改造二期工程、向陽河公廁、綠道建設工程、山水公園基礎設施提升工程、老種植業局院內道路排水改造、明珠南路道路排水建設工程、城西畈區域積水整治項目等等,極大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老舊小區及背街小巷改造是一項重點民生工程,我們要繼續加強城區背街小巷補短板,大力破解改造‘硬骨頭’,加快改造進度,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住建局干部孫金開說。
全省“一改兩為五做到”活動開展以來,宿松縣住建局提前謀劃,精細安排,以項目為抓手,一件一件抓落實,一條一條促提升,從小切口解決大民生,切切實實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始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解決好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以更加飽滿的勢態推進惠民工程建設,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不斷有效推進城市品質提升,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宿松住建局局長石宗亮說。(融媒體記者 司舜 通訊員 王志淮)
責任編輯:楊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