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高清在线观看www_伊人久久亚洲美女图片_中文字幕欧美国产_精品日产一区2区三区黄免费

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熱點 > 部門 >正文

學黨史 悟振興

【 字體:    稿件來源: 人社局  作者: 傅向榮   時間:2022-02-17 09:58:36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統籌兼顧,把黨史學習教育同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在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緩緩展開之時,宿松縣人社局按照縣委選派辦要求選派了鄉村振興工作隊,我很榮幸成為工作隊的一員,我深刻感悟到要切實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從黨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奮斗力量,才能更好地助力長鋪鎮荊安村鄉村振興工作。下面是我結合學習黨史知識,得出的鄉村振興工作感想。

  學史明理,強化鄉村振興的理論武裝。鄉村振興工作不同于脫貧攻堅工作,剛開始到鄉下開展工作時難免迷茫,屆時宿松縣委黨校給我們開展了培訓班,黨校老師帶我們一起學習黨史知識,從當年西柏坡的“進京趕考”到建黨一百周年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學史讓我明白了鄉村振興工作同樣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離不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用先進理論武裝頭腦,按時完成黨組織安排的工作任務,做好上傳下達工作,才能把握住正確的路線,使自己在迷茫中不偏航。

  學史增信,堅定以人為本的信仰信念。以人為本,我們下派工作隊就要有為民辦實事謀幸福的初心,這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給群眾分田地,始終不忘老鄉情。現在的鄉村振興工作,更是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駐扎的荊安村2020年全面實現脫貧以后,還有四戶易返貧的監測戶,為了動態掌握其家庭情況,進行了數次走訪,重點對“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穩定就業等方面做好排查。村里的群眾是淳樸的,我們和他們打交道多了,自然而然就熟悉了,親熱了,碰上面就打起招呼的感覺很是暖心,比如有人家門口的電線掉下來了,立馬和村里電工協商,幫忙處理好,又比如人家醫療保險報銷搞不清楚要什么材料,年紀大了,異地住院的報銷材料難跑到縣城來報銷,我一一給他們說清楚,幫他們把材料整理好拿到縣城政務中心來報銷,等等例子,用實際行動踐行學史增信,將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切實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

  學史崇德,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百年黨史,涌現了一批批革命先烈,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解放后,特別改革開放時期,又涌現了一批批時代先鋒,他們敢于創新、艱苦奮斗換來了今天富足的生活。那么廣大選派干部要如何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呢?我認為既要自覺擔起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又要從百年黨史中學習革命先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頑強拼搏精神,學習時代先鋒迎難而上的無私奉獻精神,并把它作為座右銘,激勵自己努力走好鄉村振興的“長征路”。通過走訪了解到我們荊安村蘊藏著無私奉獻、敢于犧牲的精神文化,村內安峰山附近是劉鄧大軍第3縱隊第9旅荊橋嶺戰斗戰場遺址,我軍利用地形等優勢以少勝多,彼時戰士朱仁保(荊安村人士)在戰役中壯烈犧牲;同時本村土產豆條遠近聞名,經過世代傳承,形成了特色產業文化。要想以文化興村,就要學史崇德,和村支兩委一起充分發掘本村的歷史文化底蘊,繼承弘揚共產黨人的精神品德。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學史力行才是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實踐。要通過書本、視頻、身邊人的故事深入學習黨史中蘊藏的寶貴經驗,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加以運用,才能發展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干本領。我正值青春,未來可期,在還剩兩年多的選派生涯里,在縣委選派辦、縣人社局的指導幫助下,和村支兩委共同奮斗,把荊安村發展成安居樂業的新時代美麗鄉村。(通訊員 傅向榮)


責任編輯:李晨